书写赋能现代化济源建设的“工行答卷”
关注济源网微信
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
去年11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召开了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凸显了各级对金融工作的重视,以及金融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国有大行的分行,多年来,工行济源分行切实当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新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示范区党工委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如何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现代化济源建设?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工行济源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红军。
担使命,助企发展添动力
去年是河南金马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周年,企业创业者在回忆创业史时,仍对20年前工行济源分行的“首贷”服务念念不忘。
彼时,企业刚成立,面临资金缺口,工行济源分行及时提供5000多万元贷款,成为济源第一家支持该企业的国有金融机构。
和金马一样,豫光、济煤、济钢等不少重点企业的第一笔贷款均来自工行济源分行,“首贷”时间最早的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解决了企业发展关键时期的资金难题。
如果说“首贷”服务助力济源工业经济发展壮大,是工行济源分行在多年前就已交出的大行担当答卷,如今面对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新要求,张红军坦言,更多了一份责任:“这既是银行使命所在,也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目标指引下,工行济源分行始终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全面融入区域重大战略。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工行济源分行各项贷款余额82.8亿元,较年初新增23.51亿元,增幅39.6%,同业排名第二;存贷款新增额存贷比达到182.1%,实现贷款增速高于存款增速。
存贷比是衡量银行对地方贡献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显然,该行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金融活水。
聚焦产业结构升级、项目建设、政府平台建设等,工行济源分行积极加大在信贷政策、资金规模、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倾斜力度,提供项目前期贷款、项目运营期贷款等产品,引导资金流向关键领域,支持济源各领域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为重点企业办理贷款23.86亿元,为进出口企业提供国际贸易融资金额达18.26亿元,累计审批项目金额11.35亿元。
“示范区党工委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推动金融机构做大做优做强。我感觉这是双向奔赴。”张红军认为,对地方政府支持越多,自身建设也就越好。
截至2023年末,工行济源分行实现拨备前利润14728万元,净利润8971万元,同比增幅为24.19%、20.48%。信贷资产质量继续保持全省最优。全部存款突破85亿元,创历史新高;累计办理票据贴现业务38.26亿元,同业第一;新发放贷款利率同业最优。荣获示范区2023年度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工作先进单位。
守初心,服务主体增活力
就在3月初,工行济源分行成功投放首笔养殖e贷50万元,解决了养殖业小微客群经营性融资需求。
“不做小微,就没有未来”,这是金融业的经营理念,也是工行济源分行坚守普惠金融的信念。
普惠金融是个“热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指出,要坚持金融改革开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
而做真普惠,确需下一番功夫。
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该行先后推出专精特新贷、税务贷、种植e贷、养殖e贷、民宿贷等特色贷款产品,累计为制造业、牛羊养殖户、玉米小麦种植户投放贷款超5亿元。
“工行是从服务工商企业和老百姓起家的,与各行各业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张红军说,支持好各类经营主体,不仅是应对当前经济挑战、实现经济稳中向好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统计,近五年来,工行济源分行共为各类经营主体投放本外币融资近400亿元。其中,累计投放小微企业贷款40亿元,累计服务企业400余户。
普惠金融是工行济源分行金融业务进阶之路的缩影。
来看当下,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该行着力用更普惠、更绿色、更开放的金融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科技金融方面,依托专精特新贷、专利贷等特色产品,持续优化对辖内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科创类企业的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3月,该行专精特新贷授信已超过1.13亿元,累计为20余户科创类企业提供贷款。
在绿色金融方面,聚焦清洁能源、垃圾处理、风力发电等低碳优势产业,持续加大绿色贷款投放力度,在全省2023年绿色金融KPI考核中,系统排名第一;荣获济源示范区2023年度支持绿色发展先进单位,也是金融机构中唯一受到此项表彰的单位。
“我们要深入发掘市场潜力,让普惠的阳光洒在市场的每个角落。”张红军表示,除了传统的信贷业务,工行济源分行也将依托工行集团化、综合化、国际化优势,拓展一些如助力企业上市、债券承销、产业基金、公募REITs、私募股权投资等创新类业务,做好全面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金融供给。
助民生,金融服务有温度
作为工行济源分行第一位具有博士头衔的学者型行长,来到济源工作后,张红军根据济源发展实际,提出了“打造小而美的精品分行”理念。
“小是因为济源在全省18家分行中规模最小,美则体现在服务地方经济上,氛围要好,风气要正,用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助力民生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张红军解释。
多年来,工行始终坚守“人民金融”底色,自觉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开展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消费利民,主动落实示范区“促消费、惠民生、带动济源经济强力复苏”工作安排部署。去年以来,工行济源分行两次独家承接市政府消费券发放与使用工作,累计带动全市消费额1400万元,消费人次达11万人次,助力提振市场信心。
进一步加大个贷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发力消费贷款带动个贷业务发展,开辟信贷快速审批“绿色通道”。2023年,该行个人消费贷款新增1.15亿元,较年初增幅高达155.6%,同业排名第一。
减费让利惠民,主动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多个服务项目实行费用减免等优惠措施,减轻企业经营成本包袱。
金融事业起于为人民服务,兴于为人民服务,工行济源分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金融机构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对于行业发展未来,张红军脑海里已有清晰的蓝图:“我们将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深入实施济源‘金融活市’战略,聚焦重点方向,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济源实践新局面作出工行贡献。”(记者 史方方 赵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