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在济源】传承雷锋精神 弘扬文明新风
关注济源网微信
2024年示范区“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暨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主题活动启动以来,各单位、各部门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传承雷锋精神,弘扬文明新风。
示范区残联和示范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分别组织志愿者到部分残疾人家里,开展“上门送暖 家政助残”志愿服务活动,为残疾人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深入了解残疾人家庭生活状况、日常需求及存在困难,并帮助打扫卫生。此举进一步增强了残疾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营造了尊重和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示范区水利局和示范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为爱挽袖,传递温暖”无偿献血活动。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传递爱心。此外,示范区水利局还组织志愿者到柿槟敬老院,为老年人送去牛奶、水果等慰问品,并送上美好祝福,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下冶镇组织志愿者到下冶敬老院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涵盖爱心义诊、健康指导、慰问演出、卫生清洁等内容),用心用情关爱老年人的生活。
三月春耕正当时。王屋山水库灌区管理所开展“办实事、解民忧、暖民心”文明实践活动。志愿者来到王屋镇愚公村,帮助村民移栽白菜苗,助力蔬菜制种产业发展。志愿者表示,要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围绕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主动破解难题,推进农作物增产增收,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市人民法院、示范区公安局、示范区住建局、示范区农科院、市科协等单位组织志愿者到邵原镇开展“四送一助力”活动。志愿者为群众提供健康咨询、用药建议、身体检查等服务,发放健康科普宣传册,宣传防病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志愿者还为邵原镇11名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品,为6户空巢老人送去大米、牛奶……
文明实践人人参与、文明行为人人践行。志愿者表示,将深刻领悟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精神内涵,主动贴近基层,开展多种形式的惠民利民活动,凝聚群众、引导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本报记者 宋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