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乡村教师都享受专业成长的喜悦
关注济源网微信
1991年出生的王文丽是标准的“九零后”,2014年从南阳师院毕业,后通过招教正式进入教育系统,在济源的深山区大峪一干就是多年。现在大峪二小担任语文和道法老师,兼任班主任工作。每周二十多节课,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2023年11月16日小学语文公开研磨课照片
当问起学校和学生状况的时候,王文丽老师坦言,学校只有10名在编老师和119名学生。全校三名同头课教师,每月通过教学沙龙开展一次集体教研活动。专业成长的途径除了定期开展的名师工作坊和国家智慧平台外,就是自己的实践摸索了。那最大的教学困惑是什么呢?王老师想了想说:“通过名师工作坊和国家智慧平台更多的学习,收获的是教学理念,具体到自己身上如何操作,还有一段路要走。”“最后500米很关键,如何将名家和专家的理念落实在日常的教学中,这是一段空白区。不过这次开展的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正好填上这个模糊区域。”王老师兴奋地说:“工作坊和项目县送教下乡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教师专业的发展。但二者的侧重又有所不同,工作坊里更多的是学习名家大师,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更多是手把手让我们锻炼,与名师面对面沟通交流,让头脑里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在课堂和教学中,这是我培训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也是两培训之间的差异所在。”
2023年11月20日小学数学首席专家指导点评照
2017年毕业现在王屋小学任教的任珊珊的回答更简明扼要,也更能代表送教下乡参训老师的心声。“我们山上老师们普遍每周都在二十多节以上,多数住在学校,兼任班主任的多。因为学生数量的原因,个人专业成长的途径比较有限。中心校也会组织对核心素养的学读议活动,还有大单元教学活动等,但总觉得活动是活动,教学是教学,二者没能有机融合在一起。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开展几个月以来,我们能和全市的名师一同精研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进行观议研磨课,最终打造示范课和精品课,让所有参训学员在专业上都有了飞速提升,有的甚至是脱胎换骨般的进步。”
2023年11月20日小学数学精品展示课活动照
“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自2022年开展以来,教师进修学校负责承办。截止到这个月,已组织16个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班。参训人员已达700人,基本覆盖济源示范区11个山区乡镇所有年轻教师。下一步,还要和名师工作坊、校本研修融合起来,推动济源教师教育向纵深处发展。”济源示范区国培计划项目办负责人杨保健如是说。
2023年11月21日初中数学首席专家指导点评照
2022年教师进修学校首次承办国培项目县计划,只有小语小数二个学科三百人。2023年扩展到初中语文和数学四个学科六个班五百人。每个班由三位导师和一位教研室首席导师组成专业指导团队,通过问题诊断、通识教育、示范教学、研课磨课和成品展示等环节,促进学员专业成长。每个环节都要深入具体乡镇学校,反复下乡跟踪指导,累计下乡次数达130次之多,高校师资、专职教研员和中原名师累计参与达78次,对所有参训学员的快速专业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通讯员:白茂森 杨亚娟)
2023年11月21日初中数学首席专家指导点评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