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五项机制”强力推进“金融活市”

2023-09-12 10:59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崔鑫

  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近年,示范区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出台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建立“白名单+线上+线下+现场+平台”等“五项机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做强金融服务,做优金融平台,提升金融质量,加快推进“金融活市”,实现金融经济“血脉畅通”、高质量发展“强筋壮体”。

  建立辖区“白名单”企业推送机制。示范区财政金融局联合各职能部门,动态更新、调整涵盖示范区各行业、各领域“白名单”企业1200余户,将相关企业信息定期推送至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方便金融机构重点关注、主动对接优质企业,推动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精准滴灌”,“贷”动经济发展;鼓励引导各银行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目前,各银行累计为“白名单”企业提供818次信贷支持,贷款余额86.45亿元。

  建立“线上”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按照《济源示范区银企对接线上常态化对接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示范区依托“每周三金融服务日”活动,搭建银企沟通对接平台,积极开展线上金融服务,宣传推广信贷产品、信贷政策、规模及准入条件等,将银企对接模式由“面对面”变为“屏对屏”、由“线下签”变为“线上签”,进一步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截至目前,示范区累计举办74次“线上”银企对接活动,为1474家企业提供线上信贷产品服务,并为多家小微企业线上授信7.51亿元。

  建立“线下”政银企三方协调对接机制。示范区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举措,以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各类企业、项目单位积极参与的形式,每周三下午定期召开政银企三方融资需求对接会,实现政银企互通共享信息,强化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围绕“专精特新”“科创金融”“制造业中长期”“投融资项目”“纳米材料”等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企业,通过实地调研、园区观摩和举办专题会议、镇(街道)座谈会、专题讲座等方式,精准开展政银企三方融资需求专场对接活动。今年以来,示范区累计举办会议及活动54次,指导帮助282家小微企业解决融资堵点;银行共投放97个项目,信贷资金76.01亿元。

  建立金融入企“现场”服务对接机制。示范区常态化推进、纵深化实施“万人助万企”“行长进万企”等活动,针对企业需求,强化部门联动,鼓励银行积极对接重大项目、重点领域企业,通过优化授信政策、减费让利、加强产品供给等措施,助企纾困解难,推动经济稳健增长。截至目前,示范区已走访企业2453家,企业提出新增或续贷融资需求450.36亿元。银行评估后,可为1148家企业提供新增或续贷融资支持,达成合作实际新增或续贷融资金额327.33亿元,实际投放金额259.36亿元。

  建立多渠道、多路径推广运用“平台”机制。示范区利用“每周三金融服务日”,发挥“互联网+政务+金融+大数据”融资服务链优势,向对接企业宣传、推广金融服务共享平台、“信易贷”平台、“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平台,指导企业注册使用,让信息“多跑路”,提升企业信贷支持获得感。目前,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已入库企业2083家,放款26.51亿元;“信易贷”平台累计注册企业14544家,放款35.41亿元;“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平台累计为40家供应商提供45笔合同贷款,融资金额0.8亿元。

  据了解,截至8月底,示范区本外币存款余额837.48亿元,较年初增长85.81亿元,同比增长15.00%,位居全省第1位。本外币贷款余额677.96亿元,较年初增长110.31亿元,同比增长28.49%,连续26个月位居全省第1位。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同比增幅位居全省第1位,个人消费贷款同比增幅位居全省第1位。

  金融“活水”润实体,精准“滴灌”促发展。下一步,示范区财政金融局将以“每周三金融服务日”为载体,运用好“五项机制”,深化政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市场走访力度,做实做足贷款储备,做好风险防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记者 侯琪琳 通讯员 齐明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