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万人助万企 济源在行动】厚植沃土万木兴——示范区“万人助万企”活动上半年工作综述

2023-08-24 10:21:57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193亿元,稳居全省第2位,比去年同期增长22.9%;

  实际使用外资5078万美元,完成省定目标进度的148.9%,居全省第1位;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

  数字掷地有声,服务精益求精。这组数字有力证明了示范区助企帮扶成效,标志着“万人助万企”活动已在济源落地生根、结出了累累硕果,传递出济源加速释放创新动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

  纾困解难稳增长,全力以赴促发展。今年以来,示范区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铆足干劲促发展,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加大助企抒困力度,激发企业发展潜能,提振发展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奋力实现“双过半”。

  强化顶层设计 全力纾困解难

  助企工作千头万绪,如何高效统筹、高质量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怎样才能真正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

  示范区优先做好顶层设计,出台2023年“万人助万企”活动工作方案,从持续推动链群能级提升、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扩大有效投资规模、持续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等五个方面明确工作重点和工作任务,画出切合济源实际的“工作流程图”,为助企干部提供一份务实管用的“工作宝典”,切实提升助企服务效能。

  高规格建立示范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万人助万企联席会议机制,坚持“一企一策”,全面构建“助企干部+服务功能组+助企强链专班”企业服务新模式。聚焦制约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类要素保障问题,精准研判分析解决,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按照三产全部覆盖、规模大小兼顾、企业遵纪守法的原则,动态调整包联企业和助企干部名录,包联企业由501家扩大到750家,实现一、二、三产全覆盖,进一步扩大助企服务范围,全面提升助企服务水平。

  示范区广大助企干部积极投身于“万人助万企”的火热实践。他们变成宣传员、协调员、办事员,深入项目工地、工厂车间、生产一线,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千方百计解难题、提效能、办实事。

  据统计,上半年示范区开展政策宣讲24场、产销对接11场、产融对接24场、产学研对接14场、用工对接45场,交办企业反映问题55个,办结55个,办结率达100%。

  精准把脉问诊 提振发展信心

  “产品销量怎么样?生产经营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日前,在大峪镇循环经济产业园济源市熔鑫节能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助企干部正详细了解企业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情况,及时为企业解难。

  “公司起初主要生产轻骨料混凝土,由于市场需求量小,发展陷入瓶颈。大峪镇助企干部高度重视,帮助我们引进焊接材料企业,形成新的发展优势,让公司重新步入正轨、有序运转,实现了二次腾飞。”济源市熔鑫节能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田顺营笑着说。

  企业是营商环境的“阅卷人”。示范区把“万人助万企”活动作为助力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服务方式,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靶向施策。这不仅激发了企业发展的活力,还坚定了企业家扎根济源、干事创业的信心,形成了政企同心、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

  “零距离”纾困解难,“心贴心”助企发展。在“万人助万企”活动中,济源市熔鑫节能材料有限公司只是众多受益企业之一。

  推动鑫科矿山电器与龙源电器合并重组,壮大企业发展规模,提升企业发展实力;引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广东海大集团,帮助半停产状态的唐美饲料公司盘活了原有的18万吨生产线,建设年产36万吨生物饲料项目,逐步形成饲料、种苗、生物制品的全链条发展体系……

  出实招、见实效。各项助企措施共同发力,不仅实现了企业和政府的“双向奔赴”,还增强了示范区经济发展的后劲。

  提升创新能力 增强发展韧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发展韧性关键看创新能力,创新动力关键看融合程度。

  示范区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高度重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创新链条,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产业链企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示范区聚焦链群提升,强力开展“链长制”招商和“四个倍增”行动,加快构建“4+6+N”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抢占关键环节、迈向中高端,抢滩布局未来产业,抢跑数字经济、3D制造、光电材料、临氢材料等新赛道,努力实现优势再造、换道领跑,推动“济源制造”向“济源智造”转变,全面提升链群能级,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示范区着力优化创新政策体系,搭建一流创新平台,加快济源市科学院建设步伐,积极推进龙子湖实验室、郑大研究院、国家纳米中心、碳中和集团等高端平台建设,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截至目前,示范区已建设省级创新平台107个、市级创新平台173个。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研究院入选省第二批产业研究院。

  企业兴,则工业兴,经济兴。示范区启动实施“十百千”企业培育提升行动,择优筛选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建立“十百千”企业培育库,通过高位推动,由示范区领导包联帮扶,精准服务,梯次培育,加快推动超亿元、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企业向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500亿元、1000亿元企业稳步迈进,全面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格局,引导企业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改造”,推进一批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全面打造创新、智能、绿色、开放、现代“五型工厂”,以企业实力增强支撑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示范区上下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助企业“克难”、为经济“蓄能”、为发展“加分”,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济源实践新局面。(记者 侯琪琳)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