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记录她风采 绽放她力量

2023-03-08 10:13:19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三月,春意盎然的时节。三月,为每一个了不起的“她”奏响了最美赞歌。她是母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是妻子,是丈夫坚强的后盾;她是女儿,是父母最大的骄傲。她们柔情似水却巾帼不让须眉,撑起了各行各业的“半边天”。

  外卖骑手、驾校教练、种植能手、救援队员、挖掘司机……不管她们身处什么岗位,都能闪闪发光,用温柔坚韧的“她”力量,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外卖骑手朱俊霞:惜时如金,撸起袖子加油干

  3月7日,家住富士花园的朱俊霞早早起床做早饭,洗衣服,打扫卫生……以最快的速度将家里收拾妥当。上午9点半,她准时出门,前往公司,投入到一天的忙碌中。

  朱俊霞今年42岁,是一名美团外卖女骑手。2022年6月底踏入骑手队伍,经过8个月的努力,如今她已经是一名非常娴熟的外卖骑手。

  虽然上午10时到晚上8时是朱俊霞的上班时间,但她每天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

  “我给自己定了目标,每天至少送40单,有时候能送70多单。”朱俊霞瘦弱的身体里有一股强大的力量,驱使她勇往直前,永不言败。

  刚入行的时候,由于不认识路、不熟悉路况、掌握不好时间等原因,朱俊霞每天的接单量较少。后来,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摸索,朱俊霞不断进步,接单量也逐日递增。

  朱俊霞并没有因为性别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订单加急的情况下,她甚至连吃饭和上厕所的时间都不舍得挤出来。

  “如果我白天有事耽误了,那么我会用晚上的时间把单量赶出来,并且尽量让顾客满意,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目标。”朱俊霞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朱俊霞回忆起一件事:有一天下雨,由于视线模糊、路况不佳,她在往金桂华庭送餐途中摔了一跤,餐食也打翻了一部分,导致未及时将完整的餐食送到顾客手中。敲开顾客家门,心怀愧疚的朱俊霞还未做出解释,就被顾客请进了屋里。看到浑身湿透的朱俊霞,女顾客心疼不已,不仅拿出干毛巾给朱俊霞擦拭头发、衣服,还递上一杯热水给朱俊霞暖身,这一系列举动让朱俊霞倍感温暖。

  “工作中有酸甜也有苦辣,高素质、善良的顾客很多,他们的一个有爱的眼神、一个简单的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都能让我开心很久。”朱俊霞笑着说。

  现在朱俊霞已经爱上了外卖骑手这份工作。闲下来的时候,她会通过听音乐、看书来“内修于心”,让自己变得更好。

  朱俊霞说:“身体上虽然累,但心里很充实。”虽然忙碌的生活让朱俊霞“牺牲”了打扮的时间,但是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她更加光彩照人。

  驾校教练胡君枝:全力以赴,肩负使命守初心

  济源市宏达驾校52岁的女教练胡君枝被学员亲切地称为“亲妈牌教练”。

  入行10年来,胡君枝用实力证明了“巾帼不让须眉”。

  当被问到为什么会选择驾校教练这份工作,胡君枝说:“起初是陪女儿来驾校报名学驾照的,看到男教练们穿着工作服在训练场英姿飒爽的样子,我很是羡慕。回头一想,我自己就拥有A2驾驶证,为什么不来试试看呢?”就这样,抱着“试试看、试试干”的想法,胡君枝走进了这个行业,一干就是10年。

  走进这个行业后,胡君枝逐渐感觉自己所背负的使命和责任并不简单。

  “被学员需求是一种幸福,也是一份重大的责任,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胡君枝坚定地说。

  10年来,胡君枝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员。同事问她:“老胡,你怎么从早到晚都不歇息,这么拼命干什么?”胡君枝笑着说:“不能耽误学员学习和进步,咱要有紧迫感、使命感。”

  “咱们教练真是好,跟着她学一星期就顺利考过了。”学员肯定的话语,胡君枝听了别提多高兴了。

  每次考试前,胡君枝就会把考试程序、知识点、注意事项等反复告知学员,在有效学时内让学员做足准备,让他们进入考场时能轻松应对。每次学员考试时,胡君枝都会提前到考场摸清程序和路况,回来细致地讲给学员听,认真负责的态度让学员赞不绝口。

  从业以来,胡君枝从早到晚都坐在车上指导学员练车。很多时候,她舍弃了午饭时间,利用考试路段空闲时间给学员进行考前培训……对胡君枝来说,只要学员能顺利通过考试,就是对她最好的回报。

  年轻的学员说,胡君枝不像教练更像妈妈;年长的学员说,胡君枝不像教练更像无话不谈的朋友。

  很多学员对胡君枝的付出感激不尽,胡君枝笑着说:“你们的心意和认可我都收到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种植能手吴海玲:挥洒汗水,巾帼花开别样红

  思礼镇史寨村年近六旬的“巧媳妇”吴海玲是远近闻名的冬凌草种植能手。

  从2008年起,吴海玲开始种植冬凌草。目前她的种植规模已达到200亩,凭借扎实、成熟的种植经验,去年收入突破80万元。

  3月7日上午,吴海玲向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村里成立的济源市九里沟富民冬凌草专业合作社,和合作社理事长王贵泽一起,安排当日的除草工作。

  “她每天都会到合作社帮忙,眼下正是冬凌草除草阶段,需要安排人手、制订计划,有她在,种植户都很放心,我也省心不少。”王贵泽称赞道。

  王贵泽介绍,近两年,冬凌草收购价格上涨,收益不错,亩均收入有四五千元,村民种植的积极性很高。每年在两季收获的时期以及日常管理时期,吴海玲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提前规划、提早部署,全方位服务好村民,让村民安心种植、放心挣钱。

  村里有一位妇女家庭比较困难,劳动力不足。吴海玲得知其家庭情况后,多次上门动员该妇女一起种植冬凌草,在种植过程中还给予其一些帮助,暖心的举动让该妇女很感动。

  “她在我们村的妇女中间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大家都想跟着她一起勤劳致富。”王贵泽坦言。

  眼下,除了忙地里的农活,吴海玲还在张罗另一份增收门路。“我在合作社里建设了一个电子加工厂,主要生产有线耳机和蓝牙耳机,可容纳百余名村民同时上岗,村民忙的话,还可以把产品带回家慢慢做。”吴海玲介绍,她希望与村民共进步同致富,希望通过努力,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增加收入,真正实现既就业又顾家。

  公益救援队队员赵倩:逆行路上的“铿锵玫瑰”

  小麦色的皮肤、明亮的眼睛,讲起话来中气十足,这是赵倩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在济源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的队员心中,赵倩为人热心,积极主动,不管是日常训练,还是深山中救援,总能看到她冲锋在前的身影。

  2017年正式进入救援队至今,赵倩不仅圆满完成了队里安排的各项救援任务,而且独当一面,在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一次山地救援中,一名‘驴友’因腿部不慎摔伤导致行动受限,被困在山林中。”赵倩介绍,接到求助后,救援队启动了应急预案,近10名队员集合后向事发地赶去。

  由于当时是深夜,山林间道路坎坷难走,为了保障大伙儿的安全,队员们分成3组,先后出发。

  赵倩主动申请参加第一组。她说,自己具备一定的急救技能,万一被困的“驴友”情况危急,跟随第一组行动,她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处理。

  到达事发地后,经过初步检查,赵倩判断“驴友”的腿部有骨折的情况。经过紧急包扎后,队员们将其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这些年,像这样的一幕,在救援的过程中并不罕见。不管遇见什么情况,赵倩总是不落人后,跟别的队员们一起,冲锋在救援的第一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济源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中,像赵倩一样的女队员占到了总人数的一半。

  “与男队员们相比,女队员的体力要弱一些,但在一些专业技能上,比如野外急救、心肺复苏等,女队员们更加精细。”济源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救援中,女队员们多次凭借自身的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巾帼不让须眉。

  挖掘机手李海燕:工地上的“女汉子”

  每到一处新工地,挖掘机司机李海燕总会成为大伙儿眼中的焦点。工友给她起了个外号,那就是“工地女汉子”。

  “今年是我驾驶挖掘机的第5个年头,也是我接触挖掘机的第12个年头。”李海燕告诉记者,自己与挖掘机结缘,要从12年前说起。

  2011年,李海燕的家里购置了第一台挖掘机。刚开始,这台挖掘机由李海燕的爱人操作。

  “当时家里不富裕,购买挖掘机的钱是在银行贷的款,所以那阵子老公特别辛苦,天天驾驶着挖掘机奔波在工地上。”李海燕说,看到爱人没日没夜干活,她便萌生了学开挖掘机的想法,“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自己学会开挖掘机,能为爱人分担一些压力,在他累的时候,能够替他开。”

  随后,李海燕只要有时间,就会向爱人请教开挖掘机的技术,有时还会到工地上,实地观看挖掘机的操作流程。

  就这样,经过大半年的学习,她基本掌握了挖掘机的操作技术。在爱人的指导下,她有时能上车做一些“粗活”。

  转眼间,时间来到2018年,李海燕正式成了一名挖掘机司机,开始独立接活。

  “孩子长大后,我就没有了后顾之忧。”李海燕介绍,挖掘机是工地上常见的工程机械之一,但女性挖掘机司机比较少见。刚开始干活时,她就受到了质疑。

  “工地上的活又脏又累,你能干成吗?”面对工友们的质疑,李海燕用实际行动作回应。只要是分配给她的活,她都会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

  就这样,李海燕逐渐被工友们认可。

  这些年来,李海燕每天在工地上奔波,虽然辛苦,可心里充满了干劲。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相信我们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甜。”李海燕表示。

  野生动植物救助员武玉玲:让野生动物“安全回家”

  对武玉玲来说,看到野生动物安全返回大自然,就是最开心的事。

  作为济源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这些年来,光是经她亲手救助的野生动物就不下百余头(只),其中不乏珍稀野生动物。

  “咱济源绿色资源丰富,野生动物众多,加上市民救助野生动物意识逐年提高,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接到来自市民的求助电话。”武玉玲告诉记者,被救助的野生动物大多有一个特点——由于种种原因受伤而导致行动不便。她们所做的,就是将这些野生动物带回来,帮助它们尽快康复,并早日回归大自然。

  由于野生动物生性机敏,在陌生环境中戒备心很强,所以照顾这些野生动物时,细心的武玉玲下了不少功夫。

  “比如受伤的鸟类,对我们投喂的食物不会直接吃,而是会先观察一段时间。”武玉玲介绍,面对这一情况,她会在喂食后悄悄躲到一旁观察,根据观察的情况适当调整食物的种类。

  长久以来,武玉玲积累了不少照顾野生动物的经验。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一只又一只野生动物重返到大自然当中。

  “有一次,我们救助了两条受伤的娃娃鱼。在经过一周多的照料后,两条娃娃鱼达到了放生条件。我们在合适地点将其放归大自然。”武玉玲回忆,两条康复的娃娃鱼放归水中时,不停地在岸边游荡着,像是有些不舍,过了10余分钟后,才在武玉玲的注视下向远处游去。

  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武玉玲大多数时间待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中。虽然辛苦,但她表示非常值得:“野生动物多了,说明咱济源的生态环境在不断好转。看到这些,我作为一名林业人,感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记者 王莉 王峰 文/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