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这一枚小小的咸鸭蛋,这可是俺村的致富‘金蛋蛋’!”12月21日,在济源示范区王屋镇谭庄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展厅里,该村第一书记陈玉娟指着咸鸭蛋礼盒自豪地说,“就是凭着这些不起眼的小鸭蛋,俺村在9月份举行的全区农村集体经济擂台赛上,成了山区组的擂主。”
据了解,2019年,谭庄村的驻村帮扶单位济源示范区妇联看到该村部分村民养殖鸭子,便因势利导,帮助村里建起了蛋制品加工厂。3年来,通过不断丰富产品种类,采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营销,该村的咸鸭蛋已成为当地的知名品牌。
谭庄村将小鸭蛋发展成为富民产业,折射出的是济源以产业全覆盖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实践。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济源在产业帮扶上实现了优势产业、利益联结、资金支持、技术培训四个全覆盖。”济源示范区乡村振兴局局长贺双福说。
优势产业全覆盖。近年来,济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山区蔬菜制种等产业,实现了镇镇有优势产业、村村有特色产业。
利益联结全覆盖。为了多渠道帮助群众增收,济源创新建立了龙头企业“联镇带村”机制,选择产业基础较好的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与有脱贫户的镇、村“打包”进行利益联结,从而达到了扶持企业、带动合作社、促进村集体经济和脱贫群众增收的多赢目的。
截至目前,龙头企业“联镇带村”产业扶贫项目已累计拨付镇、村资产收益2963.34万元,成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引擎。
资金支持全覆盖。“我们创新设立了产业扶贫基金,截至目前,通过社会各界捐赠,基金规模已达到3066.224万元。”贺双福介绍,产业扶贫基金已累计支付2904.5万余元,用于帮助33个脱贫村、发放贫困大学生生活补助、支持灾后重建等,不断推动脱贫群众“轻装快跑”。
技术培训全覆盖。为了精准施策,济源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不断提高脱贫群众种植、养殖生产的科技含量,使农户生产经营性收入稳步提高。截至目前,济源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已累计开展技术服务893次,服务人数7251人次。
据济源示范区乡村振兴局提供的数据,今年济源59个脱贫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20950.3元、增长17.9%,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达82%。(记者 樊霞 成利军)
(原载于2022年12月24日《河南日报》)
12月21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史秉锐主持召开示范区党工委委员会议暨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有关工作。
2022-12-2212月23日,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庄建球主持召开示范区管委会暨市政府常务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研究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研究2023年十大民生实事和“双十工程”等事项。
2022-12-24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通报了2022年全国千兆城市建设情况。经总结评估,济源已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成功进入国家“千兆城市”行列。
2022-12-24小城大计——济源种业振兴行动调查 当下,拥有73万人口的济源,正精心实施着种业发展大计。 2022-12-24
前,临床医疗用血需求不断攀升,血液库存告急,12月6日,示范区党工委文明办发布《关于开展“爱暖寒冬”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号召广大爱心市民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示范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充分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主动参与无偿献血活动,为生命接力。
20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