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又传“驼铃”声
关注济源网微信
在汽笛声声中,从厦门自贸片区海沧园区首发的中欧班列出口冷链专列,满载着906吨冻鱿鱼片、秋葵等海鲜蔬果行驶一周后,10月26日继续向俄罗斯莫斯科行进。(“丝路” 汽笛声声疾《人民日报海外版》10月31日)
这让人不禁回望千年之前,聆听那驼铃声声,俯瞰那骆驼商队在古老丝绸之路上撑起的一路繁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今天,中欧班列顺时代要求,应运而生。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中欧班列的运营,加深了中国与欧洲各国在衣、食、住、行,能源、电信、金融、环保以及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可以说,中欧班列已成为世界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搭起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友好桥梁。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当下的欧洲,疫情依然在肆虐。新冠肺炎疫情对海、空运造成无法想象的冲击,此时冲破疫情阴霾、横穿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逆势而上,无疑成为中欧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缩影,彰显出共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从“世界驰援中国”到“中国回报世界”,它运送的不仅仅是大量紧缺的物资,更是来自中国的温暖与情谊,它为造福全球人民、驰援世界战“疫”、稳定全球供应链发挥了重要作用,书写了新的生命故事、发展篇章。
曾经的古道西风、驼铃悠悠,古老的丝绸之路,如今被中欧班列的滚滚车轮赋予了新的生命。列车驰骋向前,在共商、共享、共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每一列火车、每一件商品,都传递了开放、合作、共赢的“中国力量”。
中欧班列不仅仅开辟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的陆路运输和国际贸易通道,更不断传递出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理念。这一流动的“钢铁驼队”,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继续前行,那悠扬的汽笛声更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全球经济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亢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