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我们将继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坚持党的领导,以‘四治融合’为路径、以试点示范为抓手,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前,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乡村振兴局局长贺双福做客“大家谈”,在谈到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提出的“在建强组织提高治理效能上作示范”要求时表示。
贺双福说,要坚持党的领导,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以创建“五星”支部为引领,积极建设支部过硬村、产业兴旺村、生态宜居村、平安法治村、文明幸福村,争创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支部过硬星。到2022年底,争取“五好”镇党委、基层党建示范村均在30%以上。
以“四治融合”为路径。一是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推进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坚持防范在先、源头治理,着力化解不稳定因素。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多元化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到2025年,民主法治村创建率在90%以上。三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传教育,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和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系列创建活动,全面推行移风易俗等。到2025年,群众对移风易俗改革满意度在90%以上,文明村镇占比在70%以上。四是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市创建,建成市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数字乡村运营服务中心。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完善乡村数字设施建设,到2022年底,新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站200个。到2025年,建成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市。
以试点示范为抓手。继续推进全国乡村治理试点工作,大力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总结完善“四三三”乡村治理模式,推广一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打造一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以点带面推动乡村善治。到2025年,创建10个以上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记者 史方方)
孔令德口中的陈书记,就是济源示范区审计局驻坡头镇石槽沟村第一书记陈建政。这个行伍出身的第一书记,2014年10月主动请缨,到省定贫困村石槽沟参加扶贫。8年来,陈建政吃住在村,精准扶贫,紧紧依靠当地干部群众,在前瞻中谋发展,以产业助振兴,瞄准群众所念所愁所盼,彻底解决困扰村民多年的吃水难题,合力建起富硒面粉加工厂,一业昂首,多业并举,将一个集体经济近乎为零的穷山村引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5万元。
2022-11-01截至9月底,济源有效发明专利467 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5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 9288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件……近日,在示范区召开的知识产权工作媒体见面会上,示范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向与会媒体记者介绍了济源贯彻落实《河南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情况以及今年济源知识产权工作情况。
2022-11-0110月31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史秉锐主持召开示范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全体(扩大)会议暨示范区党工委疫情防控专题会议,贯彻落实省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次专题会议精神,分析研判疫情防控形势,安排部署济源工作。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庄建球作工作部署。
2022-11-0110月30日,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庄建球调研黄河小浪底库区港航建设工程(济源境)项目进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挂图作战抢工期、赶进度,精益求精抓质量、保安全,全力以赴推动港航项目早日建成投用。
2022-10-31大豆玉米“手牵手” 实现一地“双丰收” 金秋时节,济源大地一派丰收景象。位于轵城镇绮里村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也迎来了丰收。近日,记者走进基地,只见大豆收割机在前,玉米收割机在后,两台运粮车各随其“主”,从北到南梯次推进,两种作物收获互不影响。农技人员、种粮大户、农户代表翘首以盼。不一会儿,黄澄澄的大豆、金灿灿的玉米装满了车厢…… 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