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玉泉 > 正文

十年创业奋斗路 启航玉泉新征程

2022-11-02 10:12:10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陈亚楠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是济源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非凡十年,也是玉泉极不平凡的十年。

  这十年,玉泉街道抢抓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都市圈建设、洛济融合发展、济源东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构建“一路两带三园”空间发展格局,全力打造济源城市北部新商圈、城市北部新区、城市北部新增长极。

  这十年,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扬“尽心、出力、添彩”的玉泉精神,以“干不到一流就是失职,争不到一流就是落后”的工作理念,推动玉泉经济社会实现飞跃发展。

  十年跋涉、十年笃行,玉泉走过了一段又一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振奋人心的发展跨越。

  2017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到济源调研时,对玉泉街道党员管理做法予以充分肯定;省委原书记郭庚茂、谢伏瞻、王国生先后到玉泉街道调研指导工作并予以高度评价;2021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玉泉街道党工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十年来,玉泉街道先后获得5项国家级荣誉和63项省级荣誉。

  十年引领 展现“玉泉担当”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泉街道交出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答卷: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历史性突破2亿元大关,达到2.116亿元,比2012年末的0.68亿元增长211.2%;居民人均纯收入27616元,比2012年末的11800元增长134%;十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55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6亿元,各项指标均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高质量发展的底蕴与活力来自何处?

  玉泉街道党工委书记卢凯一语中的:“这是奋力拼搏、玉泉担当的展现,是旗帜明方向、党建促发展的结果。”

  十年来,玉泉街道党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扛稳抓牢压实党建工作责任,以高质量党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党建引领,玉泉街道交出打造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的过硬答卷。

  紧扣“支部建设标准化、党员管理规范化、作用发挥常态化”,通过区域共建、行业联建、特别党支部等形式,将党建工作延伸到项目、融入到产业、覆盖到党员、辐射到群众,推动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在机关,创新开展“三包一联系”“一线听民声”等活动,充分发挥表率引领作用;在居委会,实施“党建强基”工程,通过“六比一争”结对竞赛、居企联动等,推动基层组织“争星升级”,实现资源共享、互促共赢;在社区,组建楼院党支部,深化“党建+网格”体系,依托红色物业在全区率先实现物业全覆盖,将组织服务延伸到社区居民家门口;在产业园区,组建园区党委,打造“红色港湾”,将组织延伸到工业集群的主战场;在商贸集聚区,打造联洋红色商圈,组建汽贸产业联合党支部,把组织延伸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农业园区,设置果蔬花卉专业合作社特别党支部,把组织建在产业振兴前沿,把服务送到农户身边。

  聚焦发展需求,玉泉街道奋力交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过硬答卷。

  实施“红色头雁”工程,开展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行动,坚持选优配强,打造了一支组织满意、群众拥护、致富能力强的带头人队伍;创新开展“青蓝结对”传帮带活动,通过理论课堂、田间课堂、实境课堂等形式,提升干部综合能力;严格日常管理监督,推行《清廉正居八项要求》《居组干部九项禁令》《干部插手工程“十严禁”》等制度,促进了基层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实施党员队伍质量提升计划,探索党员先锋指数,实行积分管理,增强了党员党性意识、规矩意识;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建立党员轮训常态化机制,提高了党员的能力素质;分类搭建载体,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带动了群众共同参与基层治理。

  聚焦党建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发展效能。

  玉泉街道深入推进“党群连心工程”,通过“走亲连心日”“找议办评”等形式,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强化基层治理;将党组织建在项目建设一线,高效协调项目推进事宜;发挥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聚合作用,靠前服务、主动作为,建立政企连心服务机制,组建“红色管家”服务队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先后帮助神州机械、豪天机械等实现“涅槃重生”,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在玉泉街道,党员干部凝聚成磅礴的“红色力量”,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城融合发展的特色道路。

  十年奋楫 书写“玉泉精彩”

  十年来,产业发展呈现新局面,书写了“玉泉精彩”。

  十年来,玉泉街道荣获全市唯一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称号,围绕扩大有效投资和高质量发展,突出产城融合、转型升级、全域旅游、工业发展、百城提质、商贸物流、乡村振兴和现代服务业,三次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调整,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特色进一步凸显。

  来到济源食品饮品产业园区,仿佛走进了现代化的“工业森林”。2009年开工建设玉泉工业园以来,玉泉街道逐年增加投入,持续完善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十年来,玉泉街道累计投资5亿余元,园区面积从1.2平方公里扩展到3.1平方公里,入园企业由13家增至33家,职工从1500人增加到4000人。2022年,该园区被正式命名为济源食品饮品产业园区,未来可期。

  工业企业“个头”小、起点低、总量少,曾经是玉泉街道的短板。玉泉街道审时度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主导战略,以园区建设为抓手,从夯实发展平台到提升发展环境,吸引了不少知名企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十年来,玉泉街道工业企业发展到70余家,产值达60亿元,将中原辊轴培育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济世药业、阳光兔业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沃实业、优洋乳业、伊利乳业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上工业企业由2012年的6家增加至18家。玉泉街道逐渐形成了以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机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重点实施了中沃一期、二期、三期建设项目,并将其整体搬迁至玉泉厂区,实施了伊利奶业智能化改造、济世药业整体搬迁、优洋扩建、引进和瑞包装等55项重点工业项目,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背后,商贸服务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十年来,玉泉街道不断丰富现代商贸业态,集聚30余家品牌4S店及旗舰店,占领全市95%的汽车销售服务市场,商贸服务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到3000余家,产值达20亿元,规上服务业企业由2012年的12家增加到30家,第三产业更加繁荣。

  现代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也值得关注。十年来,玉泉街道累计投入2.3亿元,打造了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目前,辖区花卉蔬菜种植面积在3000亩以上,蔬菜大棚超过1800座,市区及周边最大的花卉种植基地建成。玉泉街道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河南省休闲观光园”等多项荣誉。

  十年的潜力迸发,让玉泉街道发展底气十足:济源城市北部新商圈、济源城市北部新区、济源城市北部新增长极呼之欲出!

  十年匠心 刷新“玉泉颜值”

  玉泉,本就拥有一个动人而诗意的名字。十年来的匠心打造、内外兼修,更让玉泉街道具备了群众诗意栖居的高颜值,还有让群众生活便捷的高品质。

  深秋时节,走进玉泉街道,所见皆美景。济上园的缤纷植物、一路一景,屯水公园的生态水景、林荫幽径……置身于各具风情的游园,市民流连忘返。

  玉泉街道始终立足“老城提品质,新区增活力”,不断拉开框架、拓宽空间、完善功能、提升品质,让群众收获了沉甸甸的“幸福账单”。

  十年来,玉泉街道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5亿元,城市化进程加快。多家企业投资40余亿元建设泉水湾、建业·春天里、中弘名都、济上府、建业·尊府、建业·世和府等房地产项目,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率先完成,人居环境切实改善。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2年底的3平方公里扩大到5平方公里,新增城市道路15条11公里。

  十年来,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玉泉体育中心足球场建成投用,篮球馆、游泳馆和看台主体工程建设接近尾声,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完工,玉泉精品街区建设如火如荼。玉泉街道高标准建设1400余亩公益游园,新增绿地900余亩,辖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21个居委会实现全面提升,新增绿植12万余株,新增绿地60余亩。

  十年来,玉泉街道实施了以改水改厕为核心的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实施生活污水管网集中收集处理工程,实现全域污水管网改造率、改水改厕覆盖率两个“全市第一”;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廊道绿化、蟒河生态修复和水系建设等工作,累计流转1896.36亩土地用于生态修复,对辖区所有河流进行设计提升。2019年,玉泉街道荣获“河南省绿化模范乡(镇)”称号。

  城市建设与民生改善同步进行。玉泉街道不断扩大职业技术教育、基础教育等规模;高标准建设竹峪、北水屯等居史馆,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26个;建成3个日间照料中心,打造3个“精神康复站”示范点,将4个社区全部打造成省级规范化社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

  下个十年,玉泉街道必将迈入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一步一个脚印闯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再创新非凡,以实干担当擘画魅力玉泉新蓝图,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记者 史方方)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