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多彩暑假系列报道之五 阅读不止步 书香伴成长

2022-07-22 10:27:56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热爱文学,热爱阅读,热爱书籍,会给每个人成长带来无穷的好处。阅读是一颗启明星,点亮梦想的天空;阅读是一盏明灯,照亮梦想之路。

  当下,阅读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一门“功课”。不知不觉间,暑假已过去了大半个月,在示范区教育部门正确的引导下,在各中小学校的安排下,在家长的配合下,每位放假在家的孩子都与课外书籍结下了更加深厚的“情缘”。中小学生阅读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需要家长、教师、学校同向发力,才能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汲取书中营养,丰富精神世界。

  主动发力 习惯养成至关重要

  每到假期,微信朋友圈、学生家长群、钉钉软件等纷纷成了阅读打卡的地方,为了不让学生的阅读习惯中断,学校和老师将监督的职责随同学生一起转移到家长手中。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实属不易。学生家长王浩说,自己的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他每天录视频参与班级的阅读打卡活动,但由于儿子还不太懂阅读的真正意义,总是流于形式,视频录完,书本就丢到了一边,等着第二天打卡时才会重新拿起来,对此他很无奈。

  家里有同龄学生的秦芳芳也有着和王浩一样的苦恼。“作为家长,我们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我明白阅读的好处是无尽的,对作文以及其他学科都有很大的帮助,可是孩子不懂,缺乏主动性,坚持不下来,只能靠家长督促。”秦芳芳无奈地说。

  坚持就有收获。家长孙晶说:“坚持下来,自然而然就爱上了。”打开孙晶的微信朋友圈,记者看到了360多天的阅读打卡记录。孙晶说,刚开始打卡是老师的建议、家长的督促,现在孩子打卡的习惯已经养成了,每天都会主动去做。

  孙晶的女儿今年上初二,经常跟孙晶分享阅读时的感受:“我好像穿过时空、越过距离和书中的那个时代握手,与书中的那些友人畅谈。”

  孙晶说,阅读时间久了,不经意间,书中的知识已然融入孩子身体,营养了头脑,陶冶了情操,沉淀了内心。女儿不仅语言组织能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还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思考问题。

  “相信到高年级甚至中学以后,不断地阅读积累会帮助我们班的孩子在作文写作方面达到更高的层次。”克井镇第二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韩明明表示,充分的阅读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知识积累和内涵吸收均有很大帮助。教师的主抓和家长的监督长期配合,才能促进孩子自我阅读意识的觉醒、能力的激发以及习惯的养成。

  亲子陪伴 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阅读是伴随一生的,但最重要的习惯养成阶段莫过于童年。

  “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爱上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阅读能让孩子增强语言能力、增长见识、丰富想象力,还能提高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暑期伊始,韩明明便在班级群里向家长讲述了阅读的重要性。

  暑期里,韩明明给班里的学生布置了古诗词背诵和课外必读两项打卡任务。“课外必读的监督采取积分制,但学生阅读的时间长短和质量老师无法掌握,需要家长配合监督。”韩明明说。

  韩明明坦言,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在阅读时需要家长陪同,因为孩子很多字不认识,在阅读遇到障碍时可以向家长请教,老师会倡导亲自阅读,鼓励家长“扶一扶、帮一帮”。但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不需要家长陪同,基本上可以独立操作完成阅读打卡。

  韩明明表示,家庭营造出来的良好读书氛围是激发孩子爱上阅读的催化剂。

  市民张林东有两个儿子,一个上小学五年级,一个上幼儿园,两个孩子在暑假里都有阅读任务。因此,每天上午和下午,张林东都会抽出30分钟时间和两个孩子围坐在一起阅读。

  小儿子不认识字,张林东会耐心地把书里的内容读给他听,读完之后还会认真再讲解一遍,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几天下来,小儿子非常期待每天的阅读时间。

  对于张林东的做法,示范区教体局教师教育科工作人员常亚歌表示赞同。

  常亚歌对学生阅读这门课也深有研究。他介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龄前孩子来说,家长可以多给他们讲故事,开展故事接龙或对话。孩子进入幼儿园,家长可以读一些大字版的唐诗和优质的绘本,让孩子多听一些有声书籍。孩子进入小学后,家长可以按照课本建议的共读书目,与孩子一起在固定时间进行安静阅读。三年级以后,家长要适当增加孩子阅读的种类和难度,在教材建议的书籍基础上,加入自然科学、人文历史、人物传记等,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到了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基本养成,可以延长阅读时间,继续拓展阅读范围,适当接触初中阶段教材推荐的书目或与之相关的书籍,为初中阅读做准备。

  常亚歌说:“在整个小学阶段,家长的身份就是伴读者、交流者,而非指导者。同时,家长要尽可能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尤其在孩子阅读时,家长不能看电视、玩手机,而应与孩子一起投入阅读。”

  他介绍,待孩子进入中学后,家长应该继续保持这种阅读氛围和习惯,以平等的视角与孩子交流,用阅读减轻孩子的焦虑,帮助他们度过青春期。这期间孩子有了选择意识,要看自己喜欢的书籍时,家长要有包容的心态予以支持。

  示范引导 榜样力量引领前行

  不仅学生,暑期里教师们的阅读打卡也成了教育界的一种“潮流”。

  暑假里,韩明明每天会和学生一起在朋友圈打卡,晒一晒自己购买、阅读的书籍以及自己的书房。

  “我们这一学年的‘书房计划’主题是研读教材、走进经典。教师的朋友圈大部分是学生家长,希望教师能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传播正能量,带动孩子、家长一起读书。”韩明明说。

  据了解,示范区教体局在教师队伍中开展的“书房计划”活动已持续了10年之久,目的是希望老师们都能养成看好书的习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启迪智慧,以更深厚的文化底蕴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善于读书的人。“在宽泛的阅读基础上,教师构建相对完善的读书理念,用自己的经验与学生对话,从学生终身阅读的角度去定位各自学段的读书要求和培育目的。以不抱怨、不失责的态度,帮助学生接过自己手中的教育接力棒。”常亚歌说,教师应该成为读书的“专业人士”,要从更深的层面认识读书,形成更为科学、严谨的读书态度和方式,具备深厚的阅读底蕴和宽泛的阅读视野,始终保持一种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并能用自己的博学和真诚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对语文教师而言,更要认识和理解阅读的“兴趣”“自由”“坚持”的辩证关系,并把这种正确的理解,带到指导学生阅读中来。

  常亚歌表示,家长、教师、学校、学者都是不同岗位、环节上的要素,要有效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内在的合力,以立足学生的阅读兴趣、聚焦阅读自由、保持阅读习惯为基本原则,加大协调意识,以恢复和建立良好中小学生阅读生态为目标,同心合力,帮助学生形成完备的阅读能力,为青少年的终身阅读奠定扎实基础。(记者 王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