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济源实践】深化转型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2022-06-03 09:56:19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建伟

国电新能源下冶镇大岭风电场 卢国玉 摄

  走绿色发展之路,是时代所趋。

  省委书记楼阳生在济源调研时强调,要在节约集约环境友好上作示范,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布局,盘活存量、做优常量,走好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

  作为省内唯一的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济源秉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牢牢抓住节能降耗和减污降碳两个关键点,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能源绿色转型、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为济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已经成为济源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基调。

  革故鼎新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作为全国最大的铅锌冶炼基地、白银生产基地和省内重要的钢铁、化工、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济源能源消费量较大,煤炭等高碳消费占比较高。

  如何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济源积极探索“破题”方式。

  “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基础上,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利用效率,加快转型发展,建立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是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之一。”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笑非说。

  投资2.39亿元实施了百万千瓦机组通流改造,全年可节煤9.14万吨;投资2.11亿元进行煤场封闭改造,建成国内最大的封闭煤棚,从根本上解决煤场扬尘污染问题……华能沁北电厂认真践行“节能环保、绿色生产”理念,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电能耗指标、环保排放指标和清洁生产水平在全省火电行业遥遥领先,成功入选国家信息中心评选的全国低碳工业典型案例。

  近年,济源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先进制造业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严控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产能,高质量完成“十三五”时期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王笑非表示,要强化风险防控,先立后破,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持续推动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安全降碳,为济源经济高质量发展蓄能。

  乘风破浪 加快能源绿色转型

  初夏时节,草木葳蕤。在济源西南部山区,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连绵起伏的山脊上,偌大的风电叶片随风不停转动,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济源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项目,不断提升新能源电力生产能力,是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在继续加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同时,济源利用山水资源和地形地貌,谋划了增量配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逢石河抽水蓄能、仙口抽水蓄能等一批电网侧储能项目,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稳定安全发展。

  示范区融合各类资源要素,加快推进济源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1月4日,示范区管委会和黄河小浪底水资源投资有限公司等举行逢石河抽水蓄能电站签约仪式;4月22日,示范区管委会和华能集团河南分公司举行仙口抽水蓄能电站暨碳捕集项目投资框架协议签约仪式;5月29日,国能济源热电有限公司在力辉钢绳举行“整县推进”4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典礼。两次签约、一次典礼,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济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

  华能沁北电厂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汉政表示,企业将充分发挥技术、人才、资金优势,加大项目投资力度,高水平推进清洁能源建设项目,助力济源绿色低碳发展。

  “我们鼓励济源火电、新能源企业加强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的投资,加快屋顶资源光伏发电整体开发进度,助力济源能源结构优化、绿色低碳转型。”王笑非说。

  高效利用 畅通绿色“内循环”

  在河南制造业版图中,济源的坐标是工业强市。

  作为重工业比重大、资源能源消耗多的城市,将废旧资源回收和绿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绿色循环经济体系,是济源发展的必由之路。

  节能30%,减排50%,劳动效率提高50%,生产成本降低30%……豫光金铅再生铅资源循环利用及高效清洁生产技改项目一经投产,就成功入选国家信息中心评选的全国低碳工业典型案例。

  这是济源致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创新是灵魂,科技是基础,循环是主线。近年,济源健全多层次资源高效利用和废旧资源回收体系,形成以豫光集团为龙头的铅锌铜等有色金属循环经济链,在成功创建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省级静脉产业园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按照“资源—产品—废弃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实现制造业价值链跃升、产业链优化、竞争力重塑。

  大道之行,行稳致远。“十四五”时期,示范区将持续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和资源循环利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支撑。(记者 侯琪琳)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