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济源实践】“大胆试、大胆改”中的济源国企

2022-05-06 10:05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豫光金铅玉川厂区(资料图片)

  改革,是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省委书记楼阳生在豫光集团调研时强调,要持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焕发新活力。

  楼阳生书记的指示,为济源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明确了方向、提振了信心。

  近年来,示范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国企改革的决策部署和省委有关要求,从结构调整到混改扩面提质,国资国企一项项大刀阔斧的改革有效地激活了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和收官之年,济源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宏伟蓝图正在展开。在济源的经济版图上,国有企业浴火重生,正在成为助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敢吃螃蟹者”改革红利享不停

  由于种种原因,国资国企一度变得“亚健康”:小散弱、管理粗放、动力不足……

  该如何破局,解决好这些问题?这是一个现实的大考题。

  常言道,墙上画饼不能吃,纸上画马不能骑。零敲碎打、小打小闹的改革显然只能延喘“保命”,只有真刀真枪的改革、触及灵魂的改变,才能让企业活力不断提升。

  “大胆试、大胆改!”济源人敢为人先的精神,成就了一批“吃螃蟹的人”。

  从1998年开始,济源市委、市政府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因企制宜、一企一策,统筹推进、积极稳妥”的原则,先后出台了支持改革的一系列制度办法,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出售、分立、联合、兼并、破产等形式推进济源193家国有工业和流通企业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实现了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正是得益于起步早、推进快、措施有效、改革彻底,济源规模以上企业由1998年的113家达到2021年的220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72家,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6家;1998年济源工业总产值85.07亿元,2021年达到1918亿元……

  一串串数字代表着改革的坚定决心和坚实步伐。

  事实证明,这一轮国企产权制度改革,使济源工业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工业企业成为济源的支柱产业,多项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

  改革成效逐步显现未来可期

  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旧有的格局被迅速打破,新的局面正在形成。2016年,济源启动新一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对各单位管理的97家企业进行了脱钩改制,截至2021年底,通过产权转让22家,关闭清算13家,重组整合62家,有效解决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问题,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基本实现了济源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按下“加速键”的国资国企改革日益加快,向着“深水区”发起冲锋,不断“提效率”“扩范围”“深融合”,为济源国资国企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撤并重组、确权划转、信用提级,逐步厘清职责,明确功能定位;以国资为主体、财政资金为支撑、金融工具为补充、社会资本为导流的投融资体制加快构建。一项项深刻变革接踵而来,资源不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集中,国有企业聚指成拳正在重塑竞争优势。

  作为示范区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的主力军,济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政治建设到位、战略管控到位、授权放权到位“三到位”为引领,逐步实现从单一的融资平台向融资、建设、管理的全产业链、多元化发展轨道上转变。

  无独有偶,济源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创新经营形式,跳出景区抓项目、跳出景区布业态、跳出景区谋发展,推动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该公司先后投资12亿元建设民宿集群项目,构建“小民宿、大产业,小民宿、大市场,小民宿、大联动”的发展格局。

  国资国企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进入“深水区”,更要直面“硬骨头”。

  如今,示范区正通过企业增资的形式,让出控股权,积极稳妥推进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各项工作。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整合产业链布局新经济,推动国企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做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证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助推济源经济发展。

  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时期的济源国资国企正以改革为炉,铸就济源经济“压舱石”。济源国资国企发展未来可期。(记者 王兴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