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城乡花正开”系列报道之二 “花经济” 兴农富民结硕果

2022-04-14 10:45:29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陈亚楠

争奇斗艳 记者 林勇 摄

花苗茁壮 记者 何岛 摄

  4月,济源乡村更美。

  春风徐徐来,吹绿了济源的山间地头,吹来了热闹的花事,也吹忙了辛勤的花农。“大棚花”“园艺花”“果树花”……近年,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济源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花卉产业已成为亮点,“花经济”既美了乡村也富了群众。

  “大棚花”开出乡村振兴“新花样”

  集花卉培育、种植、销售于一体的济源润丰园艺蝴蝶兰种植基地里,多色蝴蝶兰竞相绽放,不同生长期的花苗长势喜人。

  4月12日一大早,老板贺聪聪的手机上订单信息就没停过。“订单80%来自老客户。”贺聪聪对记者说。

  “每年销售大苗10万株左右、小苗80万株至100万株,线上线下相结合,比卖花的收益还高。”贺聪聪计划拓展销售渠道,准备和直播平台合作,“今年,销售额预计能突破300万元。”

  鲜花市场走俏的同时,还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80后”的成文鹏在思礼镇涧南庄村种植非洲菊。周边群众负责种植,她负责花苗供应、技术指导和鲜花销售。

  “非洲菊在市场上很畅销,不愁销路。”花农孙双玲高兴地说,一个大棚一年能挣2万元。

  目前,基地内11个大棚种植的全是非洲菊,主要销往济源本地和周边地市。“今年要扩大种植规模,增加品种,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增收。”成文鹏说。

  在玉泉街道吉祥花卉大棚内,负责人吴慧芳和工人正忙着打包花束。第二天一大早,这些包装好的鲜花将经郑州市双桥花卉市场“飞”向省内外多地。

  “我们的花苗都是从丹麦、越南‘坐’飞机来的,花色很正,抗病性特别强。”吴慧芳自豪地说,在销售旺季,每天向外运送几十箱甚至上百箱的货。

  丰富的品种和适中的价格,也吸引了当地不少花卉经销商。“在家门口就能进货,节约成本,还能减少运输损伤。”济源鲜花经销商贾新凤拉走了50盆花。

  “园艺花”种出兴农富民“新产业”

  近日,记者走进济源市锦田种苗有限公司花卉制种田里,只见一抹抹“艳丽”点缀在田间。鲜艳的桂竹香、多彩的三色堇、成片的麦仙翁在田畴肆意舞动、争奇斗艳,焕发着“美丽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每个花卉制种地头都有一个‘身份牌’。技术人员会紧盯每个生长环节。”漫步在花田里,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婉婷介绍,目前,50座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可年产花卉、蔬菜种苗600万株。

  近年,济源市锦田种苗有限公司以花卉蔬菜种子、种苗生产为纽带,以标准化生产为保障,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大力推进订单农业,带动农户200余户,亩均效益5000元左右。公司在获得效益的同时,带动基地群众致富。

  7年前,轵城镇柏林村花农张宗标开始从事花卉制种业。每年,他都能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现在,我的地里有3个花卉品种,每公斤能卖100元至400元,每亩收入在5000元以上。”这几年,张宗标没少偷着乐。

  从前期供苗到后期收购,济源市锦田种苗有限公司为他提供“一条龙”服务。不愁苗品、不愁管理、不愁销路,这坚定了张宗标逐年扩大种植规模的信心。

  花卉制种“种”出美丽经济,不仅成为济源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还成为乡村田野的亮丽风景线。近年,济源市锦田种苗有限公司在现有设施和生产规模的基础上,植入科普元素,增加科普设施,建成俏花匠花园,年接待市民观光、学生研学8万人次。

  “果树花”结出乡村产业“丰收果”

  近日,五龙口镇马村千亩梨树进入盛花期。连阡接陌的梨花,团团簇簇,雪堆云涌。每年梨花盛开,不少游客前来踏青赏花。

  “花经济”怒放,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不少村民开始从事与旅游有关的第三产业。马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司春明说:“梨花绽放,人气大增。我们以花为媒,带动农庄、农家乐等发展。老百姓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

  游客看的是花,果农想的是果。在果农杨龙平的梨园,几名工人手持长杆忙碌着。“我们抢抓花期,进行人工授粉。这关系到酥梨的品质,很关键。”种了10余年酥梨的杨龙平笑着说,今年花开得比较多,授粉果树也比较多,又是个丰收年。

  邵原镇史家腰村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村民多以种植果树为主业,其中苹果种植和桃树种植最为广泛。时下,村里的苹果花绽放枝头,一朵朵、一簇簇,粉里透白,煞是好看。

  “春天来赏花的人可不少,村里的农家乐生意很火。”正忙着疏花的果农付小雪笑着说,没想到,果树开花也能间接带来收入。

  近年,史家腰村依托自然资源,带领村民从种植普通苹果到富硒苹果,再到有机种植,树立了品牌,让苹果的“身价”也随之不断攀升。

  “原来苹果卖2块钱一斤,现在一斤能卖到4块钱,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高品质富硒苹果甚至8块钱一斤。”果农王应林告诉记者,苹果还在树上,就被预订完。(记者 何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