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生态碗” 吃“旅游饭” 走致富路
关注济源网微信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愚公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历久弥新。如今,愚公家乡的儿女们更是凭借这种精神,用双手奋力创造出了一段又一段新的“传奇”。
王屋镇愚公村森林覆盖率达85%,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近年来,愚公村依靠王屋山的旅游资源,把农村发展与旅游深度融合,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带领村民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绿化美化亮化 让乡村更美丽
“每到假期,就是我们村最忙的时候。”3月25日,王屋镇愚公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石柱说。
有机遇便要付诸行动。大到村庄规划、产业发展,小到路灯、公厕设施布局,愚公村干部发动广大村民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目前,愚公村水、电等设施配套齐全,绿化美化亮化到位。2019年、2020年,愚公村还分别荣获国家森林乡村和国家生态文化村两个“国字号”荣誉称号。
此外,作为愚公村的帮扶单位,示范区林业局驻村帮扶干部通过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制定帮扶规划,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愚公村实际,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
“旅游+产业平台”助推强村富民
3月26日,赵华伟早早起了床,开始打理小游园。
赵华伟,44岁,是王屋镇愚公村人。6年时间,他凭借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把农家乐经营得有声有色,年入10余万元。
“旅游旺季的时候,外地游客都是通过网上下单来抢房间,下单迟了,房间就没了。不仅如此,住过的游客还成了我的回头客。”顾客好评如潮,更激发了赵华伟不断升级改造农家乐的决心。
赵华伟在外多年,始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门路。6年前回到村里,看到家乡依托旅游资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便萌生了吃“旅游饭”的念头。于是,他尝试着开启了“吃农家饭、尝农家菜、品农家酒、享农家乐”的旅游致富路。
据悉,近年示范区林业局充分利用愚公村独特的旅游优势,大作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文章,找准“旅游+产业平台”发展项目,全面发展农家乐乡村游。示范区林业局在2019年底,还帮助愚公村成立济源市愚公故里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主营旅游资源开发,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组织、策划,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等,为村里搭建起“旅游+产业平台”。
为群众送岗位,打造就业新模式
借助村里的“旅游+产业平台”,愚公村40岁低保户晋小燕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晋小燕介绍,她现在的工作是在王屋老街一酒店餐厅工作,月入3000元左右。
据介绍,济源市愚公故里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劳动力+岗位培训+劳务输出”就业模式,利用物业管理和劳务输出工作机制,打造就业创业服务圈,使村民就地就业增收致富。
据了解,该公司自成立起,便对愚公村10个居民组的劳动力进行了统计,详细了解困难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和就业需求。同时,公司与王屋山景区建立了月联席会议制度,实时了解景区用工需求,及时为群众推送就业岗位。目前,济源市愚公故里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已先后两次举办入户送岗位活动,为贫困群众推送岗位20余个。此外,该公司的服务对象不仅是本村的贫困劳动力,还包括本村甚至周边村符合企业用工条件的一般劳动力。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推荐65人就近就业,其中困难劳动力25人。
如今,愚公村全年旅游收入有1000余万元。全村10个居民组中有7个吃的是“旅游饭”,村里90%的收入来自旅游。愚公村还先后荣获“十佳旅游乡村”“四美乡村”等荣誉称号,是近年来晋东南、豫西北游客网红打卡地,济源全域旅游样板地,初步建成了充满动力、活力、创新力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特色小康村。(记者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