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 建设清廉济源政治生态示范区】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人大代表履职更高效——济源人大全面优化代表联络站点建设综述

2022-02-15 09:03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新形势下,如何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履职作用?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济源实际,不断加大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建设和管理力度,把发挥代表作用、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作为基础性工作,全力打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面优化,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不断释放大能量、发挥大作用。

  建好:站点全覆盖,让人大“触角”深植最基层

  新年伊始,记者走进玉泉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接待室、阅览室、活动室一应俱全,人大代表相关信息、接待流程等内容赫然醒目,电子远程设备齐全,网上代表联络站方便代表“线上”联系群众……

  2017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全市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要求各基层人大按照进村(居)、进社区、进企业的“三进”原则,在全市行政村(居)、规范化社区和有代表的规模以上企业设置建立联络站612个,让人大“触角”和代表履职遍布基层,构架起代表与群众深度融合的“联系网”和“服务网”。

  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以“代表工作年”活动为统领,进一步规范联络站点建设,持续打造联络站点“升级版”。

  科学布局联络站点。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全市统筹布局和规范建设三个层级的联络站点,即在各镇(街道)和片区设立联络中心站,在各镇市级人大代表选区(管理区)设立联络站,将设置在各村(居)、社区、企业的联络站统一更名为联络点,形成中心站、区域站、联络点一级抓一级、一环扣一环的三级代表联络站点管理和运行格局。

  统一规划站点标准。按照方便联系群众、方便代表开展活动的原则,明确全市代表联络站点“九有”“五落实”建设标准。编组进站点的人大代表和民意代表有关信息、接待流程、工作制度等“上墙”公开,让代表履职有章可循、有规可依。18个中心站全面上线网上代表联络站,实现代表接待选民全天候、群众反映问题“零距离”、意见反馈答复高速度。典型引领示范。为进一步激励各联络站点优化提升,2021年,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印发《关于对先进人大代表联络站(点)进行奖补的决定》《济源市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创建奖补办法(草案)》,细化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工作评价评分细则18条,申请资金500万元,对实际成效明显、运行机制完善、群众认可度高的先进联络站点进行奖补,示范带动全市联络站点规范化建设。

  “全市建成和在建中心站18家、区域站59家、联络点534个,形成了人大代表联络站点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运行闭环。目前,全市正积极开展星级代表联络站创建和提升活动,已向玉泉、沁园、承留、王屋等9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发放专项奖补资金77万元,进一步带动提升全市联络站点规范化建设水平。”市人大常委会选任联工委相关负责人说。

  管好:规范化活动,让站点接待选民常态化

  “今天是人大代表接待群众的时间,大家有什么问题、建议,咱们都说说吧……”近日,在轵城镇西轵城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联系群众主题活动正在进行。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人大代表仔细倾听,一一记录。

  建好站点是基础,管好站点是关键。为推动联络站点规范化运行,市人大常委会分类制定工作职责、运行机制,切实做好“建、管、用、融”文章,着力加强对联络站点全过程管理。

  联络站点活动常态化。全市联络站点实行“1+3”工作活动制度,确保人大代表活动和接待工作经常、有序、透明。“1”,每月25日为联络站点联系群众主题活动日,其中每年要开展不少于4次的群众意见征集活动、不少于2次的公益服务活动,每年底组织代表向选民述职。“3”,半月轮值、每月汇总、季度例会,每半月代表轮值接待选民,每月对群众意见进行汇总、分类、答复等,每季度最后一周召开联络站点工作例会。

  领导干部代表进站制度化。全市1006名四级人大代表分别编组进站点,各级代表实现全员进站点、全员下沉接待选民。印发《关于人大代表中的市级领导干部进代表联络站开展联系人民群众主题活动的通知》,明确人大代表中的市级领导干部每年进站开展联系群众活动不少于2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21名市级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每年走进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就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实事办理等,面对面听取基层代表和群众意见。

  管理机制规范化。为确保联络站点高质量运转,市人大常委会明确联络站点征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根据管理权限,分别交由村(居)、镇(街道、片区)、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办理。各基层人大每年初将辖区联络站点主题活动日计划列入工作台账,向群众公示,每季度末研讨下一季度联络站点主题活动日方案,同时将联络站点活动开展情况和责任代表进站点履职情况记入代表个人履职档案,参与量化考评。

  用好:服务零距离,让代表直通民生无障碍

  “原来小区环境混乱,车辆进出小区随意,存在不安全因素。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我们向人大代表反映了问题。人大代表积极履职,最终引进了正规的物业公司,小区管理越来越规范。”柿槟花园小区居民李锐一直忧心的问题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得到了有效解决。在他看来,联络站确实建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人大代表联络站点不止于联络,关键在于真正发挥作用。市人大常委会多次依托联络站点开展“人大代表作表率、担当奉献抗疫情”“助力乡村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党群连心·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等,推进各级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常态化、机制化开展。

  在济源,有事就找“联络站”、没事进去“拉家常”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各联络站点坚持“站在一线、靠前履职”理念,真正做到了站点选址在一线、代表履职在一线、倾听民声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截至目前,各站点已累计开展民生实事项目调研走访活动1.1万余次,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3700余次,每年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和有关事项问题上万件,向市镇两级国家机关反映群众意见建议2300余条。一批诸如划定公交车专用停车位、物业管理、村容整治等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得到了妥善处理。

  一个个联络站点就是一条条“民情通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旺盛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在一次次的联络站点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小小的联络站点成为了解民情的“信息台”、化解矛盾的“防洪坝”、凝心聚力的“连心桥”、代表履职的“加油站”。(记者 张月荣 通讯员 裴沙沙)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