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身在异乡非异客 济源奋斗献青春

2022-02-14 10:07:25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他们的家乡不在济源,却长期生活在济源。他们从事着文化旅游、医疗卫生、社会组织、科技创新、教书育人等各项事业,为济源发展贡献他们的光和热。这个春天,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关于他们的故事。

  王利敏 “我深深喜欢上了这座小城”

  对王利敏来说,“诗和远方”始终刻印在她的心里。

  “总感觉我与济源是有缘分的。”2010年,王利敏跟随导师龚绍方做旅游规划项目第一次来到济源,“那时起,小沟背景区的净如仙境,小浪底黄河水的清澈浩渺,就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2012年,从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王利敏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作为引进人才来到济源。“从此,我扎根济源,并深深喜欢上了这座小城。”王利敏说。

  虎年春节假期,王利敏不时关注手机里济源文旅一线工作群所有动态消息,随时了解、掌握旅游的热点、亮点,为节后文化和旅游的综合盘点做准备。

  “增长9.55%!济源春节,本地游火热‘出圈’!”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回到老家安阳滑县过年,但当看到济源文旅频频受到点赞时,王利敏的内心还是充满了喜悦。

  十年春秋,如今成长为旅游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的王利敏,也亲眼见证着济源文旅在转型发展路上释放的生机与活力。“作为济源文旅事业的亲历者与参与者,我倍感自豪。”王利敏说。

  王利敏繁忙的工作,她的丈夫薛高高看在眼里。“每次节假日,我们与朋友出去玩,她经常提前离开去忙工作。”薛高高告诉记者,“她呀,没少‘放我鸽子’。”

  “话是这么说,他还是很理解我的。”王利敏笑着说。

  王利敏喜欢旅游,喜欢阅读,也喜欢思考。《三个关键词 带你读懂“不一样”的济源》《三驾齐驱 叫响“全域济源”旅游品牌》《借力而为 开辟济源旅游区域合作大格局》《四大举措打造王屋山国际旅游节新亮点》《济源向游客“售卖”何种生活方式》等文章成为王利敏思考的结晶。

  春节前,济源示范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恒通化工集团联合开展大峪镇小横岭村慰问活动。“我一到那儿,老百姓就亲切地喊‘利敏来啦’。”王利敏感慨,“我会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饱满的热情继续做好每一项工作。”

  胥红梅 “我希望用生命影响生命”

  “祝愿我们都能被情绪温柔相待,发掘我们的真实需要,每天开开心心。”这是2021年12月22日,胥红梅在“1165”儿童服务站课堂上教孩子们处理情绪时表达的一句话。

  胥红梅是济源市金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也是一名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困境留守儿童社区服务工作、老年人心理疏导及陪伴工作。

  “情绪,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每一种心情都代表一种情绪,情绪背后也藏着我们某些不被满足的需要。”来自鹤壁浚县的胥红梅已经来济源20多年了,她从爱好心理学逐步成长为专业心理咨询师,为济源的众多家庭带去希望。

  “有一个女孩叫飞飞,她从不主动和外人说话,自己也很少说话。她被认为是自闭症孩子。然而,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她的笑容是那样纯洁。”胥红梅说,“我鼓励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微笑,因为微笑也是和别人沟通的一种方式。”

  胥红梅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让飞飞主动说话,而且越来越爱笑。“每隔10天,我就会和飞飞通话聊聊生活和学习。虽然孩子的语言还不是那么顺畅、清晰,但是开口讲话就是进步。”让胥红梅感到幸福的是,她已成为飞飞最信任的人。

  “因为我的付出,飞飞的人生多了一丝色彩。”胥红梅告诉记者,“我会陪伴她、支持她,在经济和精神上给予她支持。”

  另外,胥红梅还深入邵原镇刘下沟村为50名孩子送上《让青春如花绽放》的心理团体辅导课,并给孩子们购买了近2000元学习用品。她还和心理协会的老师一起前往坡头镇柳玉沟村为36名老人送去心理关爱。

  为了让生命影响生命,提高大家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胥红梅对接社会资源走进济源市第一幼儿园、黄河路小学、北海路小学、济源一中、沁园中学、五龙口一中、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讲座;自费邀请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为济源一线的老师和家长进行多场《家庭教育与家族传承》《如何轻松做父母》大型公益讲座。

  数据显示,7年来,胥红梅链接社会资源开展大大小小的公益讲座和沙龙公益微课近200场,受益人数近万人。

  “对于做公益,有人说我傻、有人说我逞能、有人说我有目的,但只有我知道,孩子和家长们的认知和改变才是对我付出的最好回报。”胥红梅说。

  陈香涛 “我随时待命,时刻备班”

  春节对大部分人来说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春节对急诊科医生而言,意味着缺席与忙碌。“细数起来,来济源的24年里,我只有一个春节回老家商丘睢县了。”54岁的陈香涛现为济源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

  万家团圆时,“急诊人”永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除夕夜值班的陈香涛和同事们先后接诊了6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春节假期,他们平均每天接诊患者200人。“越是节假日,越要站好岗。只有切实保障好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我们才能无愧于自己的职责和初心。”陈香涛这么说着,也一如既往这么做着。

  他记得4年前春节那天值班的一幕:当天上午10时,急诊科送来了一名口服有机磷农药患者,到达抢救室时已出现呼吸循环衰竭。陈香涛与同事立即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洗胃、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

  “我们一直抢救到下午4时,患者病情才算稳定。”错过午饭的陈香涛和同事们抢救结束才感到饥饿,只能吃一碗泡面充饥。

  即使不在工作岗位上,陈香涛的手机也保持24小时开机状态:“我们是随时待命,时刻备班。”

  “累吗?”面对记者的提问,陈香涛并未直接回答。他说:“只有在工作岗位上,我的心里才觉得踏实。”

  陈香涛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深爱着济源这座城市。

  “我最初对济源人爱吃“不翻”感到疑惑,如今已经抵挡不住‘不翻、杂面条’的诱惑。我已经在这里深深扎下了根。”陈香涛笑着说。(记者 王志远)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