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雨雪天气特别提醒

2022-01-24 10:23:11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雨雪天气特别提醒

  1.雨雪天气,请注意防寒保暖,减少户外活动。

  2.由于地面湿滑,外出时请避开路面浮冰和积水,尽量选择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驾驶车辆应低速行驶,注意观察路况,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尤其在转弯时严禁超车、并线。

  4.请勿在水边、结冰路面上追逐嬉戏,行走时远离积雪树木、广告牌等,以免发生意外。

  5.注意用火、用电安全,不要在取暖设备周围放置易燃物品,不用时要及时断电。

  6.做好自来水管、水龙头、水表等室内外供水设施的防冻工作,以免供水设施冻坏。

  7.外出时注意关好门窗,以免风雪吹入,导致室内潮湿。

雨雪天气老年人尽量减少外出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尽量减少外出,以免滑倒摔伤,如需外出,应有人陪同。老年人外出时,宜穿平底防滑棉靴;上下楼时要小心,最好有人搀扶;夜晚经过走廊时,要将灯打开。

  各片区、镇(街道)、社区,区直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做好辖区独居老人的关怀工作,询问其日常生活、健康情况,叮嘱其注意保暖、安心在家不外出,注意用火、用电安全,有需要随时向社区反映。

  雨雪天气老年人如何防跌倒

  1.小步慢行,遵守交通规则,避开有冰的路面。如果经过比较滑的路面,降低重心,可以找一些固定物,用手扶着,增强稳定性。

  2.外出时,最好穿鞋底纹路多的鞋子,这样可以增加摩擦力,不易摔倒;尽量与亲戚朋友结伴出行,有条件的可以携带专业防滑手杖。

  3.雨雪天气,骑自行车或电动车出行,车胎里的气不能太足,可以适当放点儿气,以增加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防止打滑;尽量放低车座,降低重心,慢速骑行,与前车保持一定距离;进入弯道应提前减速,多用后刹,否则容易发生侧滑。

  4.70岁以上行动不便、视力不好的老人出门时建议使用拐杖。单脚拐杖适合平衡能力较好、上肢有力量的老人。平衡能力欠佳、容易疲劳的老人可使用稳定性较好的四脚拐杖或助行器。

  冬季是老年人骨折的高发季节

  老年人冬天易骨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自身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钙流失加快,骨质疏松,骨骼强度下降,稍有磕碰可能会造成“脆性骨折”。老年人由于听力减退、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容易摔跤。

  外部环境。冬季经常出现雨雪天气,路面湿滑,老年人行走时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有三个:

  腕部。这是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较常见的一个部位。因为,老年人在摔倒时,大多会反射性地伸出手掌触地来支撑身体。这时,身体的重力会集中在前臂远端的桡骨上,进而发生骨折。

  脊柱。脊柱骨折多发生在脊柱的腰椎及胸腰部位的椎体。人体出现骨质疏松首先累及脊柱的椎体,疏松的椎体很容易发生形态上的改变,即椎体压缩性骨折,主要表现为腰背痛,有的疼痛会放射到腹部,导致活动受限,甚至驼背。

  髋部。髋部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摔倒时,髋部往往最先着地,受到的冲击最大,并且髋部的软组织覆盖较少,缓冲不够,从而发生骨折。

  特别提醒:

  老年人一旦跌到,切忌迅速将其扶起,应认真询问其身体是否疼痛及疼痛部位。摔跤容易引起桡骨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胸腰段椎体骨折。如果四肢局部瘀血、肿胀,疼痛严重不能活动,可能四肢出现骨折。若胸、腰、背部疼痛,严重时甚至有运动障碍,可能胸腰段椎体出现骨折。出现以上情况,建议拨打120,经过急救人员初步处理后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如果条件有限,应先用围巾、书本、树枝、木板等固定好骨折部位,再到附近医院治疗。施救时,切勿随意搬动受伤者。摔伤后,部分老年人对疼痛不敏感,应注意观察摔伤处有无瘀血及其肿胀程度,严重时要及时就医。

  老年人雨雪天防跌倒“三字经”

  雨雪天,少出门;要出门,防跌倒。

  过马路,守交规;路面滑,慢慢行。

  穿衣暖,鞋防滑;走台阶,抓扶手。

  上下车,要站稳;多留心,保平安。

  温馨提示:

  气温骤降,风寒效应明显,请注意防寒保暖,防范心脑血管疾病。

  雨雪天气,道路湿滑,出行注意交通安全。

雨雪天气行车要注意这几点

  雨雪天气出行,一定要提前关注路况信息,合理规划路线。

  雨雪天气,道路湿滑,行驶时请牢记“降速、控距、亮尾”,谨慎驾驶,安全出行。

  道路湿滑,行车需注意

  速度要慢,勿急刹车。雨天道路湿滑,要保持低速行驶,增强预见性,驾驶过程中避免加速、急刹车、急打方向盘,否则容易侧滑失控。

  转弯要慢,勿急打方向盘。雨天开车转弯时要慢,过弯之后再恢复正常车速。如果看不到对面弯道情况,要鸣喇叭提醒对面来车。不要猛打方向盘、猛踩刹车。

  不要超车、并线。下雨天,车辆较难控制,行驶中不要来回并线和超车,不要争道抢行。

  加大前后车距。雨天路面湿滑,制动距离比干燥路面要长,要拉大跟车距离,为自己留下处置紧急情况的时间和空间,避免发生事故。

  视线变差,行车需注意

  出门前检查雨刷器,确保其能正常工作、刮除雨水。

  行车途中若车窗起雾,可将出风方式调成除雾模式,开启冷风或暖风,驱散雾气。

  需要注意的是,暖风除雾初期雾气会更浓,要在安全地点停车后除雾,待视野清晰后再上路行驶。

  正确使用灯光。降雨导致能见度降低,应及时开启前照灯、示廓灯和后位灯。这不仅是为了照明,还能提醒其他车主。同方向行驶的后车与前车近距离行驶时,不得使用远光灯。

冬季要为供水设施“穿棉衣”

  冬季天气寒冷,容易将室外的自来水设施冻坏。因此,居民要提前做好小区内管、楼内立管、屋顶水箱等用水设施的防冻工作,给水管“穿棉衣”,保证冬季正常用水。

  做好供水设施防冻工作

  “穿衣戴帽”。有表箱的水表,可用棉布包裹并关好箱门。农村地区的室外埋地水表及暴露在外的水管、水表等用水设施,可以用旧棉衣、塑料泡沫或专业保温材料等包扎保温,外加塑料膜密封。

  采用流动法。只要水不停地流动,就不会结冰。因此,如果次日气温为零下3℃,居民可在睡前将水龙头稍打开,保持长流水。这样,自来水管就不会被冻住。

  夜晚应关好门窗。要关闭厨房、厕所及背阴房间的窗户,保证室内温度超过0℃。

  供水设施的相关应急措施

  已经冻住的水龙头,可以用热毛巾敷在水龙头上,再用热水冲淋化冻。不可以用火直接烘烤或用开水急烫。

  长期不用的水表,可关闭表前控制阀,并将表后管中的水放完。冬季临时外出或长期不在家的用户,离开时应给邻居留下联系方式,以防出现紧急情况无法处置造成经济损失或影响周围用户正常用水。

  屋顶的太阳能在严寒来临时宜放空处理,并关闭上水阀,防止冻裂。

  严冬季节,因管道及水表夜间被冻住,次日不能解冻而影响用水的现象比较常见。因此,用户可提前贮水。

做好工业、农业生产防冻工作

  各企业负责人、种植养殖户在雨雪天气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时,要注意安全。

  做好防冻工作

  生产企业要采取防冻措施,建筑施工单位要减少高空等户外施工作业。受寒潮影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要停止生产经营活动。

  养殖户要做好家畜保暖工作。种植户要做好农作物防冻工作,对大棚进行检查,及时清理其表面覆盖的积雪,以防倒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