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追寻初心 济源印记】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济源干部南下福建纪事——济源启程(五)

2021-11-26 09:59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接上期)

  县武委会秘书黄存忠,1941年参加石板村群众自发组织的农民抗粮自卫队,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工作,解放战争期间,参与建立长泉兵站,积极筹集军粮、军布、军鞋,保证粮草物资供应,支援陈谢大军强渡黄河。

  县四区分委副书记杜森华,19岁时投身抗日,参加抗日自卫团,多次为八路军传送机密文件,秘密护送党的干部,曾在1942年护送到延安与周恩来会谈的李姓朝鲜人过黄河。

  县四区武委会教导员李传玉,18岁参加革命,战争年代在杜八联先后参加200余次大小战斗,多次立功受奖,是太岳区特等战斗英雄。

  县五区副区长张战元,19岁参加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为抗日游击队传递情报,掩护游击队做秘密工作,为陈谢大军强渡黄河征兵、征粮、征军鞋。

  这些南下干部,每一位都经历过党性和亲情的激烈斗争。他们多数家境贫寒,在革命斗争中翻身做主,有了土地,过上了幸福生活。他们有的家有妻儿,有的尚未婚配;有的尚有兄弟姊妹,有的甚至是家中唯一的劳力。让他们抛弃眼前来之不易的美满生活,步入江南战火弥漫、流血牺牲的险境,无疑是一场深刻的灵魂革命,一场尖锐的人生考验。但是,除了极个别干部逃避南下、拒绝南下,绝大多数干部积极要求南渡长江,解放江南。县武委会主任李岳,不但在母亲的支持下带头坚决南下,还影响着母亲帮助其他干部坚定南下决心;四区副区长赵维天的父亲语重心长支持独子南下:你已在党,是共产党的儿子,不单是我的儿子,党同意了,我也同意;五区副区长张战元因一位山西籍南下干部探家未归,临时替补南下;三区秘书王贵谦的母亲趁他熟睡时拿走他的衣物阻止独子南下,他苦苦哀求母亲,3天后走山路在晋城赶上大部队……在革命胜利的鼓舞下,南下干部们排除一切困难,毅然坚定地选择这项光荣的使命。

  为了解决南下干部的后顾之忧,华北局制定了《关于南下干部生活待遇及装备暂行办法》,太行、太岳区党委还对南下干部提出了五点照顾:一是南下干部家属按军属待遇;二是家庭经济困难的给予补助;三是家中缺乏劳动力的由区村给予代耕;四是南下干部家属在农村的可以批准回去探亲;五是女干部不能跟队行军的暂不南下,等新区环境安定后,派专人来接。为了适应战争环境和随军南下行动的方便,绝大多数南下干部的爱人留在原地,有几位南下干部家在外省,党组织将其爱人送回原地暂住或学习,等待南下。

  南下干部名单确定之后,济源县为南下干部放假5天,用于交接工作、安置家庭,限期集中县城,统一前往地委驻地山西晋城。出发前,济源县委为南下干部准备了便餐,召开欢送大会。欢送会上,留县工作的同志作了报告,动员留下的同志加倍努力工作,肩负起更重要的任务。李岳代表南下干部向县委表达决心,一定要打过长江去,为江南人民服务,一定不会忘记党的恩情,请党和人民放心。县委号召大家去者愉快,留者安心,给南下同志更大的精神鼓励。会后,100多位南下干部在县城合影,记录下一个永恒的历史时刻。

  100多名干部随军南下,这是济源县从未有过的一件大事。他们出发时,全县城镇山村又一次掀起父母送儿女,妻子送丈夫,亲戚、朋友、兄弟相送的动人场面。不少村庄的干部、群众敲锣打鼓,远道相送。南下干部们都带了一小包家乡土,据说吃了家乡土可以适应异乡的水土,思念故乡的时候也可以看看家乡土。在豪壮的、振奋人心的欢送声中,南下干部们辞别家乡亲人,踏上南下征途。

  (未完待续)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