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有色的力量——济源“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观察与思考

2021-11-23 09:50:59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玉川产业观察

  “十四五”开局之年,玉川片区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对项目、产业和环境进行了一次深阅读。

  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玉川:有色金属产业势头正劲,静脉产业前景光明,物流产业悄然崛起,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正在产业规划、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方方面面得到真正实践。与此同时,玉川依然任重道远:体制机制改革仍待深入推进,转型升级步履仍需持续加快,绿色发展的使命不容一丝犹疑,高效率的营商环境并非一区之力、一朝之功。

  即日起,本报推出“玉川产业观察”系列报道。这是对产业的审视,也是对发展的思考。希望更多人了解工业、支持工业、感恩工业,希望更多人走进玉川、读懂玉川、爱上玉川。

  每一次对产业的注目,既是对历史的盘点,也是对今后方向的探究。每一次对现实的溯源,固然对曾经辉煌的过往十分自豪,但对灿烂的未来更加期待。

  有色产业:强劲的经济支柱

  济水之源,愚公故里——这是一个曾经以“五小工业”闻名全国的工业之城,这是经历过“三线建设”和小浪底工程、沁北电厂等国家大型项目洗礼的战略高地,这是国家发改委支持建设的全国第一个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

  这里也是亚洲最大的绿色铅锌冶炼基地、中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根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济源有色金属产业方面,已经形成年产铅114.38万吨、锌33.41万吨、铜12.17万吨、黄金16.27吨、白银3593.11吨的生产规模。其中,铅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5%,白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锌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0%,铜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

  2020年,济源有色金属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4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57.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15.7亿元,实现利润16.5亿元,税金13.5亿元。

  有色金属产业,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产业,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更是济源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对济源来说,有色金属产业是产业的支柱、产业的形象、产业的品牌,是工业经济发展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的重要经济来源、人民生活稳定繁荣的坚实根基。

  这个产业,不光是我们身边的工业项目,也是一系列科研成果的应用和实践;不光是济源有色金属企业的众志成城,也是愚公移山精神的时代样本;不光是财政报告的指标和数据,也意味着济源千家万户的柴米油盐。

  阅读济源60多年的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史,一轮又一轮的变革,贯穿了面壁破壁的岁月;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伴随着做大做强的步履。历史的缘由,时代的契机,让济源不经意间走向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潮头浪尖,成为一个行业的探路者、拓荒者、引领者。

  如今,经历了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三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正在进入以绿色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为主题的4.0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已经形成共识,深入人心。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强调:“中国必须搞实体经济,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自力更生是我们奋斗的基点。我们现在制造业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但要继续攀登,靠创新驱动来实现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在产业链上不断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创新为主要动能的现代化经济廊道,是黄河流域参与全国及国际经济分工的主体。黄河流域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验区”。

  那么,作为一个声名远扬的有色金属之城,济源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碳达峰、碳中和的新要求,将催生一场怎样的产业革命?面对“资源与能源的危机、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与发展的博弈”等课题,济源的有色金属产业又会给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呢?

  产业在成长,也在探索。城市在前行,也在沉思。

  愚公移山:永远的精神底色

  1957年,河南豫光的前身——济源综合冶炼厂,在济源西北部的姑嫂山勋掌铅矿,打响了采探矿的第一炮。

  1995年,时任承留镇南勋村党支部书记的成全明和时任思礼镇思礼村党支部书记的卢一明,不约而同地向村民发出集资创业的倡议,金利金铅和万洋冶炼从作坊式的工厂蹒跚起步。

  2007年,在“工业出城、项目上山”战略引领下,玉川产业集聚区(现为玉川片区)宣告成立,济源有色金属产业开启集聚发展之路,太行山南麓的3万亩荒岭荒坡从此产业轰鸣。

  目前,以玉川片区为主要载体,以河南豫光、金利金铅、万洋冶炼等中国名企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共同撑起有色金属的天空,让济源在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史上赫赫有名。

  河南豫光,连续多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财富500强。作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大型骨干企业,河南豫光是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企业,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全国废旧金属再生利用领域试点企业,首批清洁生产化示范企业,第一批通过铅锌准入和再生铅准入的企业,并被誉为“中国铅工业博物馆”和“世界再生铅发展的中国样本”。

  金利金铅和万洋冶炼,并肩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金利金铅是中国对外贸易民营企业500强、河南省首批白银加工贸易企业、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河南省智能工厂。万洋冶炼是原农业部重点企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AAA信用企业、河南省100强企业。

  “豫光”“济金”“万洋”均为中国驰名商标,三大品牌的银锭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伦敦贵金属协会和上海期货交易所注册,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地区。因为品质卓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用银全部来自济源。

  玉川片区,先后荣获“国家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园区”“国家绿色园区”“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国家第三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单位”“河南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河南省静脉产业园”“河南省对外开放先进开发区”“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河南省节约集约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河南省专利导航实验区”等荣誉称号。

  这是精神与产业的碰撞,这是产业对精神的诠释。

  玉川人秉承愚公移山精神,韬光养晦打基础,殚精竭虑练内功,以循环经济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集聚为课题,书写了济源产城融合的新篇章,把沉睡的太行山变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产业热土。

  河南豫光已在玉川片区扎下深根,铅、锌、铜、金、银的“五朵金花”以及各种稀贵金属、再生资源、新型材料的产业链,正不断做大、做强、做专、做新、做精、做优。

  总投资17.38亿元的金利金铅铅基多金属固废协同强化冶炼产业化示范及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作为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2021年6月在玉川片区投建。

  总投资21亿元的万洋冶炼节能减排综合技改项目,正筹划在玉川片区建设,一个崭新的智能化绿色工厂已提上日程。

  截至目前,玉川片区入驻企业140余家,已经逐步形成以河南豫光、华能沁北、联创化工、济煤能源、中联水泥、丰田肥业等企业为龙头,以“铅、锌、铜、银、稀贵金属冶炼加工及有色新材料”为主链,以“废弃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建材”为辅链,耦合共生的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俯瞰玉川片区,“四纵六横”、脉络清晰的工业干道,正把济源孔山一带划分成一个个孕育希望的新板块。

  新建主干道80公里,建设供排水管网6万米,新建干线电网10万米,新建标准化厂房22万平方米,建成日供水10万方的供水工程、日排污5万方的排污工程、日供气20万方的供气工程,水、电、路、气、物流、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海关“两仓”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处,把玉川片区变成了一个“无水内陆港”,可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通关”的高效服务。

  五年之交的远景规划,玉川片区叫响了一个旗帜鲜明的发展目标:打造千亿元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山水林企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经济开发区。

  规划图上,一处处细致入微的标注,浓缩了经年累月的奋斗。建设现场,一个个拔地而起的项目,折射出弥足珍贵的精神。

  那是河南豫光“愚公移山、产业报国”的宏图大志,那是万洋冶炼“兴百年万洋、富四方百姓”的拳拳初心,那是金利金铅“团结、进取、拼搏、创新”的涓涓之行,那是玉川片区“玉汝于成、海纳百川”的锲而不舍,那是济源有色金属产业延链、强链、补链的自强不息。

  那是愚公移山精神和现代产业的和谐共舞,那是产业转型和绿色发展的并举双赢。那是玉川片区全面推进“二次创业”、全力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那是一曲渐行渐远、渐悟渐深、渐入佳境、渐向高潮的有色交响乐。

  绿色发展:坚定的价值追求

  对玉川片区而言,十几年开疆拓土,始终饱含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一方面,要倾力推动有色金属产业持续发展,担当济源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支柱,另一方面,更要眷顾绿水青山,确保“双碳”目标顺利实现。

  绿色是始终的追求,创新是不变的灵魂。

  2020年6月28日,一根熊熊燃烧的火把,从河南豫光的熔炼厂出发,经过6公里接力,到达玉川片区的新厂区。

  11点08分,河南豫光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安国,亲手点燃“双氧”底吹氧化炉。这个总投入20亿元、历时16个月建设、推动铅冶炼行业工艺技术装备第五次革命性升级的再生铅资源循环利用暨高效清洁生产技改工程,正式竣工试产。

  18年前,河南豫光曾以一种同样的姿态,点燃中国第一条底吹炉生产线,实现了高效、绿色冶炼。现在,那套底吹炉正缓缓熄灭,而点燃有色金属产业、点燃豫光征途、点燃济源信心的火种,则通过这样一种浪漫而庄严的仪式得以传承。

  一个新系统开工,一条生产线关停,不仅是技术的一次飞跃,更体现了济源有色金属产业对环境的责任。

  河南豫光集团副总经理王拥军说:“豫光几十年的发展,始终都围绕着‘烟气尘综合治理’的主题:1995年以前的烧结锅,就像一锅锅炒菜一样冶炼,无法连续;1996年建成烧结机,实现了连续进出料,但SO2的回收只有70%;2002年,河南豫光在国内首家采用富氧底吹氧化—鼓风炉还原炼铅技术,并成功实现工业化生产,硫的总利用率为98%以上,SO2排放达到有效控制,尾气排放浓度仅为14mg/m3……”

  2010年,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熔炼炼铅新工艺实现工业化生产。这个短流程、低碳、清洁连续炼铅的“豫光炼铅法”,开辟了铅冶炼行业持续发展的新纪元。

  2020年投产的新项目,首创再生和原生相结合的资源高效循环生产模式,实现节能30%、减排50%,劳动效率提高50%,生产成本降低30%。它将搭建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推动河南豫光工艺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使河南豫光冶炼工艺、技术指标、关键装备始终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回首河南豫光、金利金铅、万洋冶炼的成长之旅,凝望济源有色金属产业崛起的足迹,我们清晰感受到收获的喜悦,但也不得不承认过程的艰辛甚至残酷。几十年来,济源经历过小冶炼蜂拥而上的无序竞争,承受过烟气尘排放超标的无奈叹息,终于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有色金属之路。

  河南豫光,作为全国“能效领跑者企业”“质量标杆企业”,参与了5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获得科技成果近200项、专利100余项,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企业已经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底吹技术集群,非定态SO2转化技术、富氧底吹氧化—鼓风炉还原熔炼技术、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技术和废旧蓄电池回收技术、全湿法金银生产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万洋冶炼自主研发的富氧底吹还原炉热渣还原新工艺“底吹熔炼—熔融还原—富氧挥发连续炼铅新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硒产品应用与研究实验室获得“河南省新型研发机构”称号,首创用化学生物合成法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的核心技术。企业在金银深加工方面,拥有精密雕刻机、全自动清洗机、数控油压机、真空浇铸机、真空退火炉、高端彩色移印机、自动旋压机等国际先进生产加工设备。

  金利金铅自主研发的液态铅渣侧吹炉直接还原技术,获得国家有色金属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自主研发的纯氧侧吹熔池熔炼炉处理铅阳极泥、铜浮渣、再生铅、含锑杂料生产粗锑技术等科技成果,已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科技成果鉴定,获得发明专利证书。

  这是让济源人骄傲的一个行业:河南豫光、金利金铅、万洋冶炼三个企业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是中国有色金属企业的无上荣光。他们的科技创新,是全球冶炼行业的标杆和引领。邻近河南豫光的陆家岭居委会,虽然仅有千余人口,但却有300人在全国各地从事冶炼行业。

  河南豫光在全国率先提出“绿色冶炼”,改写了曾经全是国外冶炼技术的教科书,荣获“行业黄埔军校”的美名。绿色冶炼的概念,也催生了济源有色金属产业不断的自我加压、自我革命。

  正如金利金铅副总经理杨华峰所言:“济源有色金属产业近20年的突飞猛进,得益于济源三驾马车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有色金属材料,对于中国的工业来说,就像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不可缺少的东西。如果缺了有色金属产业,就会被别人掐住脖子。现在,环保一年比一年严格,我们对此持欢迎态度,因为济源的有色金属企业都是技术的排头兵,国家越严格,就能淘汰一些不合格企业,我们就越能往前走。”

  玉川片区,用一张生动的产业图谱,把锌产业、铜产业、铅产业、稀贵金属产业、静脉产业、生态建材产业连接起来,描绘出了济源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愿景。

  以点成链,以链成网,链链相扣,网网相连。从上游到下游,从今天到明天,从铅锌铜到白银和黄金,从原生矿到再生资源、城市矿山,从粗加工到深加工,从新能源到新材料,形成一个互补互通、互连互融、互为依托、互为循环的有色金属王国——循环经济,这是有色金属产业的终极目标,这是绿色发展的最美答案。

  循环经济:始终的奋斗目标

  产业作证,昂首阔步的经开区,终究不曾辜负“玉川”这个美丽的名字。曾经荒草遍野、人迹罕至的济源北太行,成了四面八方创业者纷至沓来、竞相观摩的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

  济源的有色金属产业,正依托多年积淀的深厚底蕴,抢抓“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洛阳副中心建设、洛济融合”等众多新机遇,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以步步为营的姿态,奔向辽阔天空,奔向星辰大海。

  玉川片区党组书记、主任李文轩表示:“有色金属产业是济源的支柱产业,更是未来的希望产业。今年9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新增20个国家级开发区,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开发区有10个以上。作为经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的玉川片区面临难得机遇,我们最有实力、最有潜力、最有可能尽快实现这两个目标。通过技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三大改造,把有色冶炼的装备水平、工艺管理、科技环保、节能降耗、规模效益等方面做到极致,始终保持行业标杆和引领地位。深耕有色金属深加工、新材料,不断增加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占比,让济源真正成为有色新材料强市。”

  河南豫光集团副总经理孔祥征说:“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制造、循环经济。再生铅闭合生产线、工业石膏的资源化利用都是这样的新项目。”

  金利金铅副总经理杨华峰说:“集聚、集约、集群,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三家企业到一起以后,更有利于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的五链耦合,还可以提高环保评级。我们会越做越好,越做越强,将来可能做到三五千亿甚至万亿级的目标。”

  万洋冶炼集团董事长卢一明表示:“产品要从论吨卖,走向论克卖。我们依托现有的产业优势,大力推进生物制药、金银深加工等产业链终端工程,要把更多商人、手工艺人、终端消费者吸引到济源。如果把济源变成一个大市场,把一千名农民、一万名农民变成商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呢?”

  济源的换道领跑战略要求一方面基于原有产业基础,要促进传统产业向创新链的中前端、价值链的中高端、产业链的后末端发展,积极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另一方面更要抓好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未来产业的探索,促进济源由原材料输出大市向新型材料制造强市的转型发展。

  有色金属产业方向——重点发展稀贵合金、高纯金属、靶材等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着力打造“有色金属—高纯金属—二代/三代半导体材料”新材料产业链,“有色金属—铅炭电池/纯铅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依托济源有色金属新材料,着力发展磷化铟、氮化镓、碳化硅等二代/三代半导体材料,向光电子、量子信息领域探索发展;强化科技赋能,引领产业由传统向新兴、未来的跃迁。

  铅、锌、铜的产业链,正在形成“原矿石—电解(铅锌铜)—合金—精加工—废渣回收—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的完美闭环。电解铅、电解铜、电解锌形成的阳极泥,将被提炼出金、银、锡、锑、铋、铟、碲、汞、钾、砷等各种稀贵金属,并制成各种高纯材料及合金产品。

  在冶炼过程中的含硫废气、工业废水,则进入另外一套庞大系统——静脉产业链,各种危废固废经过分门别类的处置之后,将被制造成硫酸、化肥、盐酸、环保净水剂以及商品混凝土、矿渣微粉、商砼预制构件等各种产品,得到最大限度的无害处理、废物利用。

  固废是放错时间空间的资源,吃干榨净、变废为宝、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这是循环经济的关键词,也是我们能看得见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

  循环经济的理念,现代科技的支撑,让济源的有色金属企业有了长足发展的底气和资本。河南豫光、万洋冶炼、金利金铅都已形成集团式的运营模式,产业链越来越长、越做越深,新材料越来越多、越来越纯,企业的思路越来越宽、越来越有竞争力。

  将来的冶炼行业,将以再生资源为主要原料,比如铅冶炼、铅酸电池的回收,将成为主要途径。在土地、能耗、水资源、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的制约之下,吃干榨净是冶炼行业的标准,科技创新是产能提升的基础。

  精加工的铅锌铜材料及产品,会得到更多的工业化应用。比如,河南豫光着手的硝酸银项目,硝酸银做成银粉,银粉做成银浆,银浆涂到太阳能板上,就是光伏。军工产品、电子元器件都需要大量用银,银的导电性非常好,是重要的光电新材料。

  高纯材料的研发和制造,会成为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主流。

  金属材料的纯度,常用N(nine的第一个字母)来代表,如99.9999%为6N,99.99999%称为7N,一般来说,难熔金属材料为6N以上属于超高纯。

  高纯金属产业,是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各个国家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产业。高纯金属,主要用于电子化工材料和特殊合金材料,是制备高纯试剂及标样配置的基体材料,可用于制备磁记录材料、磁传感器材料、光电材料和集成电路、氢化催化、原子反应堆保护材料、生物材料、航空发动机、低膨胀合金等高技术领域……这是一个全新的应用空间,随着纯度的提升,有色金属价值也会成倍甚至百倍、千倍地提升,真正实现从“论吨出售”到“论克计价”的飞跃。

  在李文轩的心里,将来的玉川片区,要成为一个山水林企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经济开发区,一个产城融合、共同富裕的示范区,一个绿色生态、能源综合利用的智能化园区,一个新材料的制造高地,一个工业终端产品的博物馆。

  “十四五”规划的字里行间,“一循环、两创新、全覆盖”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标准化发展模式,正在逐层分解、逐项落实,由课题转为任务,由理念变成行动。

  “矿石—产品—废物—循环再生—产品”的有色金属产业链实现主副链闭路循环;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化体系、有色金属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有机融合,实现了标准化与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的理论创新、模式创新;实现产业链全覆盖、园区管理全覆盖、产业行业企业标准化全覆盖。

  有色金属产业,站在全新起点,站在时代前沿,站在目标和现实之间,站在历史和未来之间——循环是主线,科技是基础,创新是灵魂。向园区集聚,向链条发展,向集群挺进。产业要做大、做强、做优,项目要做深、做细、做实。

  有色的力量,始于时光积淀,源于循环经济,见于规模和质量,成于理念和精神。

  那是一种实力、一种活力、一种魅力。那是一种登高望远的眼界、一种不破不立的勇气、一种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那是过去与未来的连接、产业与时代的接轨、济源与世界的交融。(玉见)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