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出彩奋进这五年】打造农业现代化的“济源样板”

2021-10-09 09:24:11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工人在无土栽培大棚里为吊瓜进行人工授粉。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十三五”时期,济源农业现代化发展稳中求进、持续向好。济源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济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产业日趋兴旺。目前,济源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达82.03%;粮食总产量24.64万吨,实现了“十五连丰”,优质小麦比重在40%以上;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坚持“稳猪、壮牛、强禽、补渔”的思路,畜禽规模养殖场达136家,肉、蛋、奶、水产品等供应充足、品质优化;特色经济作物呈板块化发展,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达7.3万亩,产量21.2万吨,并进一步向“五大核心区”集聚。其中,蔬菜制种面积3.8万亩,年产值超过2亿元,建成了国家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国家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高油高蛋白大豆、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分别达4.1万亩、1.2万亩,沿黄和沁河两岸区域优势正在形成;“济源核桃”“济源冬凌草”、山区越夏蔬菜、王屋山烟叶种植面积分别达15万亩、3.7万亩、2.2万亩、0.8万亩,产量品质逐年提升、产业体系日益健全;“寺郎腰大葱”、下冶艾、沁河大米、邵原富硒水果、卫佛安西瓜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基地面积逐年壮大,“一村一品”达到16个。

  “十三五”时期,是济源农业基础设施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的时期。

  五年来,济源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装备投入力度。目前,济源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成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覆盖了大部分粮食生产功能区,实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新增灌溉面积9.3万亩,总灌溉面积40.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1.3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9。济源还新建冷库101座、7700吨,新增冷链车200台、2万吨;新启动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新建农业科技园区8个、农业特色园区28个,“突出特色建园区、依托主体建园区、加大投入建园区”的氛围日益浓厚;建成了济源农业信息化指挥中心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与监管平台,新建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及农产品质量追溯示范点124个、益农信息社370余个,农村淘宝、农信互联、一亩田、顺联动力等农村电子商务延伸至400余个行政村。

  “十三五”时期,济源农业发展方式快速转变,新基建、农业信息化、农业绿色发展、“三链同构”等新科技、新概念、新模式层出不穷,现代农业经营方式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五年来,济源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着力化解新问题和新挑战,保障农业健康发展。目前,济源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36家、家庭农场200家、社会化服务组织150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70.6%,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比重达67.9%,农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双汇生猪、伊利奶业、绿茵制种等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不断发展壮大。济源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7家,完成总产值76.2亿元。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7家。

  强力的农业,是人民生活高质量的基础;推动农业现代化,才能保障人民生活的基础坚如磐石。

  济源坚持稳中求进和“三农”优先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城乡融合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级战略”,把农业现代化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内在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补齐短板,全方位推进农业科技、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加快形成科学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结构;同时,坚持绿色发展原则,推进农业现代化与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在关联产业、产业内部形成良性互动。(文/图 记者 张佩佩 通讯员 张晓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