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下“绣花功夫” 绘“一城锦绣” 让城市“住进”风景里

2021-09-27 10:25:29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济滨花异颜,枋口云如裁。”这不仅是唐代诗人孟郊笔下的魅力济源,也是如今济源人所能感受到的真实生活。近年来,济源不断完善城市生态功能和基础设施,既立足生态空间定位,又把生态理念贯穿规划建设始终,持续高标准推动城市园林景观和大型公园建设。

  晨曦初露抑或夜幕降临时,市民或迈着悠闲的步伐,欣赏生态美景;或徜徉在林荫小道,领略湖城一体的壮丽图景;或轻歌曼舞,健身强体……在济源的“生态版图”上,家门口的公园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利。

  城在园林中 宜居更舒心

  每天晚饭后到家门口的公园遛弯儿,是家住湨河南岸的市民王女士的习惯。“今年,济源对湨河两岸进行了提升改造,既增加了彩色的健身步道,又提升了这里的环境质量。每天晚上,我都会到公园里转一转,缓解一天的疲劳!”王女士说。

  公园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担当”。近年,济源坚持“创建引领、河湖连通、提升路网、拓展济东”发展思路,以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载体,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方向,掀起了新一轮城市创建热潮,构筑了“山水相依、城园相融、人城和谐、宜居宜业”的生态空间格局,使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文化魅力全面彰显。一座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幸福宜居城市款款向世人“走来”。

  从2019年开始,示范区住建局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全域生态园林化建设,随着蟒河公园、古轵公园、济源植物园、济源牡丹园“四园”同建工程的实施,济源东、南、西、北分别新增一个大型公园,且各具特色。

  其中,古轵公园以古轵文化为灵魂,打造面积达35.9公顷的综合性公园;蟒河公园以治理河湖、实施绿化为重点,形成“山、湖、河、城”相依的海绵型公园;济源植物园建设15个特色展览园,种植上千种植物;牡丹园种植九色十型全品种牡丹65000余株。

  济源在新建道路交叉口规划建园、原有道路交叉口腾地造园、空闲地插绿成园,成为为城市添绿的又一举措;对城区7100亩空闲土地实施生态修复,建成济上园、银杏园等公园游园。据了解,济源目前已建成文昌园、愚公园、北海游园等20余个中型游园、60余个社区游园。同时,济源实施了清趣园、新蟒园提升改造工程;正在推进蟒河沿线生态修复、口袋公园建设等园林项目,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美丽城市”的名片越擦越亮。

  “济源公园绿地分布均衡,服务半径覆盖率已超过91%。”据示范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市民出行“100米见绿、300米见园”,实现了“城在林中、人在景中、路在绿中”。截至2020年底,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2165.62公顷,公园绿地有109处、面积483.25公顷,绿化覆盖率42.24%,绿地率38.04%,人均公园绿地12.23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1.05%。

  为城市增绿 给生活添彩

  环境优良,人心所向。

  位于玉泉街道的屯水公园,风景怡人,吸引不少人前来。市民党建军认为,新建的小游园在选址时更科学,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场所,满足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市民李桂香看来,把游园绿地建设纳入重点民生实事清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出门走几步就有小游园,越来越多的人成为‘15分钟生态休闲圈’的受益者。”李桂香说,游园绿地建设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城市的承载能力,也满足了群众的需求。

  “在公园建设过程中,我们融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设施,新建和改造古轵公园、蟒河公园、植物园等湖体243442平方米,完成公园、道路等透水铺装95958平方米,有效控制了地表径流,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三大功能,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将济源水系打造成天蓝水清、绿树成荫、鱼虾畅游、飞鸟盘旋的生态水景观。”示范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是不折不扣的民生工程,关系着市民的生存质量。”住建局负责人表示,游园绿地建设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不仅有利于促进生态建设取得质的飞跃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能提升城市品位与形象。

  若问这几年济源变化最大的是什么,很多市民首先想到的就是身边的景色更美丽了。如今,美丽的济源让市民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也让步履匆匆的市民放缓脚步,静心品味身边的美景,用心感受“慢生活”。记者 王兴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