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2021-09-23 10:48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陈亚楠

开栏的话

  市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5年风雨兼程,5年砥砺奋进。5年来,济源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爬坡过坎中奋力前行,实现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突破,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市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之际,本报推出“喜迎党代会——出彩奋进这五年”专栏,全面回顾5年辉煌成就,激发干事创业豪情。

  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建筑工人在有序作业;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干劲十足;田野上,农民用勤劳的双手“播种”幸福生活;游园里,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如今的玉川大地,处处呈现生机勃勃、和谐幸福的喜人景象。

  回望前路奏强音,砥砺奋进新征程。市十二次党代会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决战脱贫攻坚赢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5年来,风雨兼程,不忘初心,勇往直前。5年来,济源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爬坡过坎中奋力前行,实现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突破,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五年,综合实力实现重大跨越。全市生产总值连续迈上500亿元、600亿元、700亿元三个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8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突破40亿元、5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人均指标、高质量发展考核持续位居全省前列。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洛阳都市圈建设等重大战略叠加实施,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建设,济源在全省大局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这五年,产业转型成效显著。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步伐加快,中国白银城、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纳米材料产业园扎实推进,豫光再生铅、济钢大棒材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有色、钢铁、化工、饮料等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现代服务业扩量提质,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愚公移山干部学院、王屋山道境广场、那些年小镇等项目带动效用明显,民宿经济、夜经济蓬勃发展,文化旅游品牌不断叫响,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5.8%。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先后获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国家级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市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49家,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达82%。

  这五年,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城镇化率达64.6%。济阳高速、济洛西高速建成通车,南一环、西一环、愚公路等城市干线道路全面提升改造,二环实现合围。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竣工,成功实现“引黄入济”,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河道生态治理、堤岸美化亮化工程全面铺开,基本实现清水长流。中心城区空闲土地生态修复全面完成,新建一批高品质城市公园,形成了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互为补充的公园体系。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农村垃圾分类、污水处理、户厕改造深入推进,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国家级生态镇7个,有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村达100%。

  这五年,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挂牌运行。先后获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37项,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这五年,人民生活大幅改善。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70%左右。聚焦民生期盼,每年坚持梳理十件民生实事高质量办理。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并轨、城区公交全免费、公办普通高中免学费,出台劳动力全员免费技能培训、农村小学生免费营养餐、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等惠民利民政策,各项社会保障水平位居全省前列,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如今的济源,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济源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铿锵的步伐,主动而为、攻坚克难,拉高坐标、奋勇争先,加快推动济源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记者 王会 孔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