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有传承的教育事业永远不会老去

2021-09-10 10:07:15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每位老师当初选择教师职业时,或许都有着一份教育情怀。随着时间推移,他们这份初心、这份情怀则显得愈发珍贵。

  今年教师节前夕,河南省围绕“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主题,开展了首届河南省教育世家评选活动。其中,济源的翟明东家庭和常讴东家庭被评为“首批河南省教育世家”。

  历经百年沧桑巨变,他们矢志不渝、坚守初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济源教育的坚守者、践行者、传承者。

  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这两个家庭,感受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真谛,感受他们坚守百年的初心和情怀

  翟明东: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家风”

9月9日,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给翟明东打来电话,送上教师节祝福。翟明东又想起了父亲,便拿出全家福和父亲的照片小心翼翼地擦拭。

  从翟明东的父辈算起,他们家三代人,在长达百年的岁月里,一共出了32位老师。一代代人,诠释了师道的守望与传承。

  三代人三十二位老师,从教年限累计184年。这就是教育世家。

  今年74岁退休老教师翟明东,扎根济源邵原山区执教38年。从一名普通老师到学校校长再到镇教办主任,翟明东是大家口中“爱生如子”的好老师,也是帮助邵原山区学校转变薄弱面貌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尽管离开教育岗位二十余年,翟明东还保持着人民教师朴实严谨的作风。

  翟明东的父辈兄弟4人中3人选择以教书为业。直到1938年,家乡沦陷,翟明东的两位叔伯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翟明东的父亲翟良璟也被迫弃教务农。

  新中国成立后,翟良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办起了农民夜校,承担起了农村扫盲教育的重任。

  父亲的言传身教让翟明东开始向往读书,也为他日后从事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出生山区的翟明东深知教育的意义,从执教第一天起,就立志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

  任教的15年间,他立足三尺讲坛,用粉笔书写无悔人生;担任中学校长的8年间,他敬业守岗,严谨治校;担任教办主任的10年间,他开拓创新,将邵原山区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一幢幢教学楼拔地而起,花园式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1993年,邵原镇在全市率先进行合班并校。

  1993年至1998年,全镇投资2200多万元,新建中小学校37所,建筑面积达31300平方米,真正实现了“校校无危房,村村新校舍”的崭新局面。

  师道传承、家风延续。如今,翟明东手里的教鞭已经传到了下一代。

  翟明东子女儿媳有5人从事人民的教育事业。这些后辈们在教育岗位上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翟明东的儿子翟宇峰,编撰了《济源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济源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翟宇峰在2011年被评为“济源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12年获得“河南省依法治校先进个人”“河南省民办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别人家聚会都是拉家常,我们家聚会说得最多的是教育。”翟明东的女儿翟雪霞说。

  翟明东还时刻关注着子孙们的教育和为人处世。

  退休后的翟明东依旧很忙。他心系教育事业的发展,心系历史文化的传承,仍在利用手中的笔发挥余热。

  他组织人员编纂出邵原镇教育史上唯一一本校志。他忙于挖掘邵原的历史文化,梳理总结地方教育史志……

  翟明东家从事教育工作的子孙就像满天星一样散布在全国各地,传承着他们的家风,影响着更多家庭。

  常讴东:耳濡目染是最好的“传承”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经典老歌,大家耳熟能详。原本歌中描绘的场景,如今却真实发生在常讴东家。

  常讴东家从事教育工作可以上溯到一百多年前的祖先。常家祖坟出土的高祖常际庚的碑文记载,常讴东的太爷爷常祝华是前清秀才,开启了一家子的教书事业。

  从太爷爷、爷爷到爸爸再到常讴东,一家四代传承着“做一名好教师”的薪火,育人故事平凡朴素却格外感人。

  在常讴东的记忆中,爷爷经常教她写字、背诗,并给她讲很多关于教师、关于教育、关于课堂的逸闻趣事,还鼓励她长大要当一名老师。

  如果说爷爷常太朴在常讴东的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那么爸爸常朝礼的以身垂范就是一汪泉水,浇灌着这颗种子在常讴东的心底生根、发芽、蔓延。

  爸爸常朝礼时常给常讴东讲中华经典,如古文、古诗词、格言、警句等,鼓励引导她背《千字文》《百家姓》《幼学琼林》。

  寒暑假时,常讴东经常看到爸爸曾经的学生结伴来家里,向爸爸汇报他们大学的学业,常讴东羡慕不已。

  1992年教师节那天,常讴东终于带着爷爷、爸爸的殷切期望如愿走上了讲台。

  从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成长为小学副校长、中心校副校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常讴东沿着祖辈的足迹辛苦跋涉、孜孜以求,把内心的光芒洒向了更多的角落。

  为打造济源德育品牌,常讴东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仁,成立了“济源雷锋学校联盟”,以“小、近、实、新、奇、特”的德育内容和手段,引领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17年9月,常讴东被评为“济源市先进工作者”。33年前,常讴东的爸爸常朝礼同样获得济源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一家两代人获相同的荣誉,让常讴东很是感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常讴东记得,爸爸生前常以“横渠四句”勉励学生,要尽读书人的责任,要有读书人的担当,更要有家国天下的大情怀大格局大梦想。

  她一直把这些话牢记在心里,无悔追求,无怨付出,让师德师风在传承中闪光。

  今年3月,常讴东来到济源特殊教育学校任校长。

  “特殊教育的孩子更需要奉献、爱和责任。对这些孩子来说,老师的爱应该是一束明亮却不刺眼的光,温暖且柔和,陪伴且长久。”这是常讴东写在自己工作日记中的一句话。

  面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常讴东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精益求精的她投入了更大的精力和耐心,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一如既往地传承着“爱的教育”。

  6月25日,九年级启聪班的学生毕业了。常讴东收到了来到这个学校后的第一份礼物——一封手写的信。

  “看到您对我们微笑,我们觉得您真好”“希望您健康快乐”“谢谢您校长,我们舍不得您”……每次读这些文字,常讴东心里都是满满的暖意。在她看来,这是最好的礼物和鼓励。

  常讴东说,教师这份职业是她一生的选择,永远不会放弃。她也希望“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故事会接续上演。(记者 张恒 文/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