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扩容提质 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关注济源网微信
济水一中3号主体教学楼已经具备教学条件
让孩子在家门口上一所好学校,是每个家长的心愿。2021年,济源积极加快教育民生工程建设步伐,让公办优质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扩容,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8月31日,记者从示范区教体局获悉,备受瞩目的济水一中3号主体教学楼及玉川路、天坛路小学扩建项目,于9月1日同时交付使用。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3所学校经过改扩建,不仅为济源建设高颜值城市增姿添色,还促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向前推进,把现代化教育强市的建设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济水一中3号主体教学楼已具备教学条件
“看到济水一中如火如荼地建设,我发自内心的高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将来孩子能就近上个好学校,因为初中课程多、时间紧,就近入学能节约时间、减少奔波。”家住济水一中附近的市民李女士说。
8月31日,记者在济水一中施工现场看到,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机器轰鸣着,工人们加紧施工。由于工期紧、任务重,加上这段时间降雨影响施工进程,现场所有工人奋力投入到施工中,在确保工程高质量完成的前提下加快建设。
据了解,济水一中占地面积约5.15万平方米,设计20轨60个班,可容纳学生3000余人。按照既定规划,重建后,济水一中将盖3栋教学楼、实验楼、报告厅、餐厅、风雨操场、地下停车库等。学校东侧、北侧临近规划次干路。
“济水一中3号主体教学楼现阶段已经具备学生入驻条件。”济水一中改扩建项目负责人温永军告诉记者,济水一中始建于1981年,是济源规模建校较早的初级中学之一,历经近40年的风雨洗礼,教学楼出现较大安全隐患,基于教学安全考虑,于5月20日动工,在原址上重建扩建。
记者了解到,重建后的济水一中,建筑整体将以砖红色为主色调,同时采用青瓦灰作点缀,教学区屋顶采用瓦屋面,主教学楼配以教学辅助区和连廊,报告厅、图书馆、实验楼,既独立又与教学辅助区交相辉映。中心的下沉广场作为主要的交通枢纽,将学校东西两侧的活动空间紧密相连,形成整体流线,优雅而不失磅礴之美。
“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是对济水一中建设最好的诠释。“只用了100天,3号主体教学楼已经具备教学条件,桌凳、黑板、实验器材等已经配备到位。目前,我们正忙着进行室内清扫作业。下一步,我们将抓住有利时机组织施工,尽快完成其他项目的建设任务。”在已完工的3号主体教学楼前,温永军对记者说,“我们有信心确保济水一中按照计划于今年年底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
教育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一年前,这里草木葳蕤,荒芜一片;一年后,同一片土地上,一栋布局精巧、设施齐全的崭新综合楼拔地而起。近日,记者在玉川路小学的扩建工地看到,数十名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做着收尾工作。
天坛路小学的扩建项目也已完成,就等新生秋季入学。
“对扩建玉川路小学,小区里的居民欢欣鼓舞,非常支持,也非常关注。学校扩建后,周边居民‘入校难、入园难’的问题将迎刃而解。”8月31日,在玉川路小学扩建项目工地围墙外,周边小区居民李阿姨对记者说,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是一件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记者了解到,玉川路小学、天坛路小学分别于2010年、2013年建成投用。近年来,随着济源中心城区人口的逐年增加,原有这两所学校的校舍已不能满足周边儿童的入学需求。针对学生“入校难、入园难”的问题,示范区教体局加快玉川路小学、天坛路小学扩建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容公办优质教育资源,新增学位2700个。
今年春季学期伊始,2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受疫情影响,施工人员和材料组织比较困难,加上汛情,刚打完桩基就遭遇连续暴雨,我们不仅要协助防汛,还要保障施工安全。”示范区教体局项目办负责人翟利红表示,为确保项目9月份能顺利完工并交付使用,示范区教体局落实“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机制”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并指派专人全天候进驻工地,抓安全、促进度、保质量,统筹协调各施工单位工作,克服了疫情停工、雨水天气等困难,确保关键时间节点上的施工任务如期完成。
近年来,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原则,十大民生工程始终关注教育领域,一系列政策的落地,让广大市民分享着更多教育发展带来的民生红利。(记者 王兴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