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共话白银产业发展大计 助力打造中国银都品牌——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嘉宾客商访谈(一)

2021-06-24 10:51:44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崔建国:要走出一条发展白银产业的新路

崔建国(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

  “济源是全国知名的白银生产基地,我们对这里的几家白银生产企业非常熟悉。济源举办首届白银文化节,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尤其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济源围绕白银产业,延伸白银产业发展链条,能够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崔建国说。

  崔建国曾多次到过济源,对济源非常熟悉,对济源举办首届白银文化节非常认可。

  “目前,国内白银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发展路径也比较窄。济源要发展白银产业,不能走一般性的白银首饰加工这条路。”提起济源如何发展白银产业,崔建国表示,济源一定要有自己的战略步骤,走出自己的一条新路。

  “我觉得有两步要走。一是围绕白银的深加工和白银产业的新用途,在科技创新和未来战略发展方面,召开一个有学者和对市场有深刻研究的专业人士参加的更深层次的研讨会,集思广益,找准济源白银加工的战略定位。二是围绕战略定位,生产出相应的特色产品,比如研发具有民族特色的银饰产品。”崔建国说。

  崔建国告诉记者,他非常看好济源在白银产业方面的发展前景。

  “希望济源在白银产业发展上大有作为,取得亮眼的成绩。”崔建国说。

  李洱:要让济源白银绽放本土文化光芒

李洱(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有文化的加持,济源白银产业发展才能走得更远。”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洱受邀参加了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在他看来,在传承中创新,让济源白银绽放本土文化光芒至关重要。

  李洱说,济源是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拥有雄厚的金属冶炼基础。济源以白银为媒,成功举办首届白银文化节,是济源进一步扩大交流合作、传播白银文化、增强白银产业对外影响力的有益尝试。

  李洱建议,可以搭建平台,有组织、有计划地引进一批工匠大师,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技术传帮带作用,锻造一批济源本土工匠,挑创新大梁,唱白银大戏。济源的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可以做一些调整,构建相关职业培训体系,开展白银制品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这个行业。

  采访中,李洱几次提及江苏宜兴。他说,宜兴用“一把泥”打造了陶都。作为一个县级市,宜兴有100多位国家级工匠大师,很多年轻人在学习紫砂技艺。济源的白银和宜兴的“一把泥”相比,更有发展优势。济源的白银生产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梳理济源白银文化历史,展示济源白银产业发展背后的故事,能够让更多人关注、了解济源白银,为白银制品的传承者提供灵感源泉。

  李洱认为,让白银文化走向社会、走入生活,焕发新的生命力,必须要有时代精神。

  寸发标:济源要叫响银都品牌

寸发标(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

  “济源的豫光、万洋等好几个品牌的白银,我们都用过。济源白银无论是纯度还是质量,都非常棒!”6月21日,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寸发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盛赞济源白银。

  寸发标告诉记者,这次来到济源,看到济源白银产业蓬勃发展,他感到很高兴。“我们来自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那里是白银加工之都,用银量非常大。你们是白银生产方,我们是白银需求方,双方如果密切合作,会是一件共赢的大好事。”寸发标表示,他这次来到济源信心满满,希望能与济源企业共谋发展,将白银文化传承好。

  济源是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绿色冶炼基地,特别是白银冶炼,历史悠久、技术成熟,产量、质量优势明显。云南鹤庆银器锻制技艺成熟,独具民族特色的手艺人和白银工艺制作厂家众多。“我认为接下来双方合作的机会还有很多。我们应该充分依托双方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强强联合。”寸发标说。

  寸发标希望济源能够进一步延伸白银产业链条,持续扩大济源白银产业的影响力,叫响中国银都品牌。

  “我非常看好济源的白银产业,也希望济源白银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寸发标真诚地祝福济源。

  马福良:要把济源白银宣传到国外去

马福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我这次来济源参加活动,就是想把济源的白银资源引入我们的生产领域,回去以后多宣传济源,不仅在国内宣传,还要把济源白银宣传到国外。”6月22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马福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参加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就是想实地考察济源的白银产业。

  “济源让人眼前一亮。”初来济源,马福良对济源印象很好。“原来,我们用的都是云南的白银。济源的白银,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对于济源白银,马福良期待颇高。“我得亲自考察一下济源的白银产业,了解济源白银的品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研究一下济源白银更适合用于哪些工艺。”

  马福良告诉记者,来济源之前,他跟国内外的许多客户提前打了招呼。“通过实地考察,我了解了济源白银的市场情况。回去之后,我会跟济源白银企业进行对接。如果可能的话,我想把国内外订单所需的白银换成济源的白银。除此之外,我还想在制作白银产品的过程中融入国外的文化元素,大胆创新,生产出更多好产品。”

  邹宁馨:用工匠精神做大济源白银产业

邹宁馨(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大师、北京服装学院教授)

  “济源是愚公故里,也是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这么优质的白银资源,正是我们所需要的。”邹宁馨说。

  邹宁馨是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大师、北京服装学院教授,从事首饰设计研究近30年。其作品多次在国际设计大赛中获奖。

  1991年,邹宁馨赴比利时留学,就读于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珠宝首饰及银器设计专业,开启了他的艺术生涯。1999年,他回国进入北京服装学院,从事珠宝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

  6月22日,在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师古创今·“银”领未来——工匠精神发展论坛现场,邹宁馨分享了《白银饰品、陈设品行业转型升级趋势分析》,为济源白银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工匠精神要从细处着眼,就围绕一个点,把它做得非常深入,这就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邹宁馨说,用工匠精神做珠宝,不能只局限于看到的形式,还要看作品是否有内涵。

  谈及济源白银产业的发展,邹宁馨认为,济源白银资源丰富,缺的是人才和平台。邹宁馨说,济源要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大宣传力度,拓宽白银及其成品的销售渠道,把白银产业做大做强。

  李正云:白银产业需要更多的能工巧匠

李正云(贵州省级非遗传承人)

  潜心研究苗银锻制技艺30多年,贵州省级非遗传承人李正云对白银的感情格外深厚。6月2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始终面带微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兴起,银饰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李正云说。

  在李正云看来,发展白银产业需要更多的能工巧匠。“现在大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时间去学习和锻炼手艺。”李正云说,当前,白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设计人员。“这就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这个行业中,掌握这门技艺,把白银产业发展好。”

  对于济源白银产业的发展,李正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国家的经济发展了,大家的消费能力也提高了,白银的消费市场也比较大,我们需要发扬工匠精神,把白银产品做好,不辜负这个时代。他说:“在把这门传统技艺做好的同时,也要融入现代设计理念,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作出更多符合当下审美的好作品。”

  袁长君:现在就想来济源发展

袁长君(北京工艺美术大师)

  “愚公移山精神和工匠精神具有相似之处,都体现了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精神内涵。”6月22日,参加完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师古创今·“银”领未来——工匠精神发展论坛后,北京工艺美术大师袁长君感慨颇多。

  在他看来,工匠精神追求的是精益求精。“可以说,每个行业都需要这种精神。尤其是工匠,更需要拿出‘十年磨一剑’的精气神去创作更多好作品。”袁长君说。

  “济源确实让我非常惊讶。济源发展白银产业具有非常好的基础。”袁长君说,发展白银产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他考察后发现,济源具备了这三个方面的发展要素。“在我看来,济源把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方面的优势占全了。我现在特别心动,就想来济源发展。”袁长君说。

  实地走访了多家白银生产企业后,袁长君对济源白银产业发展更有信心了。“济源是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在原材料的生产上做得非常好,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对产品进行深加工,这需要大家进一步努力。济源的领导对白银产业发展非常重视。白银企业正在对白银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增加它的附加值。”对于未来济源白银产业的发展,袁长君充满期待。

  董瑞京:创新方能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董瑞京(北京工艺美术大师)

  “听说济源是白银的原材料产地,我非常兴奋。因为我是做银器的,离不开白银,肯定得来看看。”北京工艺美术大师董瑞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爽朗地笑着。

  作为北京“燕京八绝”之一——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董瑞京对该项传统技艺潜心研究多年,并不断创新,设计创作了众多精美的艺术品。

  “我这次带了10余件作品,希望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师共同交流,更希望能与济源白银企业合作。”董瑞京表示,这次他来对了,来到了白银的原产地。

  董瑞京运用花丝镶嵌工艺对翡翠、白玉、宝石进行创作,并创新传统工艺,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无论是设计、工艺还是技术,一定要不断创新,不断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他说。

  “作为一名手艺人,既要站得高,也要看得远,不能只创作高端的艺术品,还要注重物品的实用性,让更多白银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董瑞京说。

  如何依托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把“济源白银”这张名片推广出去?“济源要依靠过硬的白银质量,全力构建完整的白银产业链条,向世界展示济源白银品牌。”董瑞京真诚地说。通过实地考察济源的白银企业,他期待进一步合作。

  王鸿:充分利用济源的白银产业优势

王鸿(王鹏工作室总经理)

  “能参加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我非常高兴。”6月22日,参加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师古创今·“银”领未来——工匠精神发展论坛的王鸿有些激动。王鸿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鹏的哥哥,也是王鹏工作室总经理。王鸿笑着告诉记者:“论坛上有些大师讲得非常好,让我受益匪浅,受到很多启发。济源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生地,愚公移山精神是济源人民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来到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我的思路都变得开阔了。”

  在王鸿看来,济源山好水好,还是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举办白银文化节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全国稀贵金属行业和珠宝首饰行业的一次盛会,还是行业大咖们互相交流的好平台。在这里,我不仅能结交很多朋友,还可以向同行学习。”王鸿说,现在,他们已经在济源签约了大师工作室,肩负着助推济源白银产业发展的责任。

  “未来,我们会将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创作更多令大家满意的好作品。”王鸿告诉记者,能够在济源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他非常激动。“我们会充分利用济源的白银产业优势,通过创新设计和匠心制作来提升济源白银的价值。让济源白银产生更大的价值,是我们工作室努力的方向。”他坚定地说。

  朱玉玲:希望济源能提供更好的原材料

朱玉玲(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校长)

  “这是我第一次来济源,没想到这里竟然是中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校长朱玉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朱玉玲所在的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近年来开办了花丝镶嵌等北京特有的宫廷技艺专业。花丝镶嵌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是“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其中花丝多选用金、银、铜为原材料。

  “花丝镶嵌制作的工艺品需要很多黄金、白银。以前,我们都是通过各种渠道到处购买原材料。很高兴这次找到了白银的原产地,希望以后济源能给我们提供更好的原材料。”朱玉玲笑着说。

  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和中国白银城,不仅让朱玉玲和济源开启了合作,还增进了北京、济源两地高校的深入交流。朱玉玲告诉记者,她此行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协议。

  “通过这次交流,我对济源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这为我们下一步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济源在人才培养、原材料供应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相信我们的合作会更好。”朱玉玲表示。

  周骏贵:愿用专业技术助推济源白银产业发展

周骏贵(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院长)

  “济源是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中国白银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周骏贵在谈到济源白银产业发展时高兴地说。

  周骏贵是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院长。作为国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领域的专家,周骏贵表示,在白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标准化体系的建设非常重要,这也是发展壮大白银产业的重要环节。他认为,加快白银产业发展,最关键的是提升产品质量。要加快制定白银产品的标准化体系,站在国际、国内最前沿,用标准、用技术把白银产品做好,把它的价值和品牌凸显出来,以此生产出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带动产业集聚,进而推动白银产业的整体发展。

  周骏贵非常看好济源白银产业的发展,表示愿意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我们非常期待济源在白银产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方面在全国作出表率,引领全国白银产业快速发展。我们非常愿意在济源白银产品的标准化和认证方面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周骏贵说。

  另外,周骏贵还建议,济源白银产业发展已经具备相当好的条件,在进行产品研发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在产业链的强链补链方面多下功夫。

  张玉安:济源白银文化节向世界打开了一扇窗

张玉安(北京工艺美术大师)

  “济源是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要把‘金疙瘩’变成‘金饭碗’,需要我们将现代审美理念融入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6月21日,张氏景泰蓝工艺第三代传人张玉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张玉安说,白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济源的白银年产量为3600吨,占全国白银年产量的1/3。下一步,济源要推动白银产业向下游延伸、向高端产品进军、向精深加工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张氏景泰蓝工艺的第三代传人,张玉安传承工匠精神,坚持创新理念,重工艺、保质量。他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奖。近年来,他的作品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工匠就是干活儿的人,工匠精神就是把活儿干好,创作出高品质的作品。”张玉安表示,酒香也怕巷子深,要借助直播等现代传播形式和新的销售模式获取流量,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实现白银产品的精准营销。

  “济源举办白银文化节,向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张玉安表示,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客商、大师级嘉宾和直播网红,大家论文化、议发展、谈合作,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要把济源的白银产业优势展示出来,擦亮“济源白银”这张闪亮的名片。

  寸光伟:工匠精神就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延续

寸光伟(云南手工工艺大师)

  “这是我第一次来济源。现在,济源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了。”6月22日,跟记者提起济源,云南手工工艺大师寸光伟连连称赞。

  “我上小学时就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来了之后觉得这个城市很美丽、很干净。济源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生地。愚公移山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去践行。”在寸光伟看来,工匠精神就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延续。“当你在认真做某一件事情时,你就会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你所做的事情上。这不是几个月或者两三年就能完成的,可能需要一辈子或者几代人共同努力,就像愚公挖山不止,这样才称得上是工匠精神。”寸光伟说。

  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寸光伟很骄傲。他说:“传承手艺的人很多,有木匠、石匠等各种工匠。从原矿到生产,从原材料到各种工艺品或生活用品,白银加工需要很多人付出体力、脑力。每做一件产品,都要赋予它价值。”

  “我们要把愚公移山精神和工匠精神贯穿到白银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利用好丰富的白银资源,为济源白银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真正叫响济源白银品牌。”寸光伟说。

  吕政男:愚公移山就是一种工匠精神

吕政男(台湾珠宝设计大师)

  在黄金珠宝行业从业近30年的吕政男,是台湾珠宝设计大师。他所著的《珠宝式样吕政男设计手稿》《珠宝式样PartII 吕政男设计手稿》是台湾最早的珠宝手绘设计专业书籍。

  近30年的珠宝设计生涯,带给吕政男的是超脱的心境与沉稳的气质。他不忘初心,坚守着自己的珠宝设计理想。“我觉得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了,要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吕政男说。

  “小时候我在书中了解过济源,今天来到济源,觉得特别亲切。济源不仅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发生地,还是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吕政男说。

  时代呼唤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吕政男认为,愚公移山精神其实就是一种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做珠宝首饰要静下心来,从小处着眼,注重细节,精雕细琢,不断提升品质。

  谈及济源白银产业的发展,吕政男告诉记者,济源是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除了原材料的输出、品牌的输入,还要打造工匠大师品牌,提升产品艺术价值,特别是成立更多个人工作室、吸引更多艺术家加入。

  王文荣:要在白银产业中充分发挥工匠精神

王文荣(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

  6月22日,在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师古创今·“银”领未来——工匠精神发展论坛现场,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王文荣格外兴奋。“参加这次论坛,跟许多大师进行了现场交流,我收获颇多,也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王文荣说。

  王文荣认为,工匠精神就是要用自己的热爱去做好一件事,要实干实战、不怕辛苦、任劳任怨。“这是每个手艺人都需要做到的。”他说。

  为助力白银产业发展,济源高起点、高标准绘制了中国白银城发展蓝图。王文荣对此格外支持。

  “这两天,我对中国白银城的项目进行了深入了解。白银产业如何才能发展得更好?我觉得就是要发扬工匠精神,跟更大、更多的平台合作,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前沿的技术。大家共享共赢,一起拓展白银市场,把白银产业发展壮大。”他说。(文/记者 侯天一 史方方 刘永芳 史丽娜 田亚飞 王子君 侯琪琳 图/记者 李楠 王兴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