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大沟河村的绿色乐章

2021-06-03 11:05:27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核心导读:

  绿色,是乡村的底色。

  掩藏在南山的大沟河村,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更留得下乡情。

  绿色,更是乡村振兴的底气。

  “藏在深山人未识”已成为大沟河村的过往。现如今,“颜值”实现新蝶变,发展增添新动能,绿色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变成了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村民们底气十足,各个都赚上了“生态钱”。

  大沟河村以它独特的韵律,奏响了乡村振兴的绿色乐章。

大沟河村一角

  绿之惑:藏在“深闺”无人识

  大沟河、杨树洼河河水清澈见底,田地里、山坡上绿意盎然,村边的小亭、垂柳倒映在水中,再加上整洁的村容村貌,生态之美、乡村之韵在这里相得益彰,在南山核心地带的大沟河村,俨然一个世外桃源……这是6月1日记者一行走进大沟河村的第一印象。

  大沟河村位于济源西南深山区,属南山核心地带,下辖5个居民组,19个自然村,总户数141户,总人口519人,耕地面积500余亩,林地面积7000余亩。

  “这里青山环绕,绿水长流,植被丰富,树木苍翠,有绿色天然氧吧的美誉。”承留镇大沟河村党支部书记陈东平介绍起自己的村庄一脸自豪,“绿色,就是我们村的底色。”

  从1984年起,大沟河村就开始持续不断地开展荒山绿化、人居环境整治和流域治理工作。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种,经过36年的精心治理,荒山变林海,绿野铺沟河,村里森林覆盖率由先前的14%增长到了现如今的95%。

  树是越来越多了,水是越来越清了,山也越来越绿了,可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子,经济却一直发展不上去,村里人在为山上的“绿”骄傲的同时,也一直被山上的“绿”所困扰。

  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人均不足一亩地,耕地少、林地多,且水利设施不健全,许多耕地属于“望天收”;山上的树只能种,不能随便砍伐,守着青山没饭吃……

  如何把“风景”变成“产业”、将“美丽”转化成“生产力”,大沟河村的干部和群众都陷入了迷惘和沉思。

  绿之美:巧笑倩兮引客来

  2015年,民族宗教局和督查局驻村工作队的到来,给大沟河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

  在充分调研后,他们决定围绕“绿”字做文章,探索体验式旅游、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林果采摘、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进一步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奏响绿色发展主旋律。

  农村要发展,基础设施须先行。民族宗教局、督查局驻村工作队将一张蓝图绘到底,驻村第一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村里的交通、水利设施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2018年以来,帮扶单位督查局及其派驻到大沟河村的第一书记朱东方更是咬住限制群众发展的“路”做文章,积极争取扶贫资金,不仅完成了扶贫路建设,而且还修建了大南路(大沟河村至南岭村段),解决了3个居民组51户180余人生产生活及出行问题。

  “一路通,百事通。”道路的畅通,给大沟河村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还有源源不断的游客,每逢双休日、节假日这里更是热闹非凡。

  “‘大南路’再也不难了,‘扶贫路’也成了‘致富路’,来这儿健身、观光的人越来越多,我在林下散养的土鸡销量越来越大,农家乐饭店生意眼瞅着也越来越好了。”一提起“路”,在大南路路边开农家乐饭店的陈学军笑逐颜开。

  沿着大南路,记者看到,每隔一段,路边就会有一个石磨,上边还放有麦粒(或玉米粒)。

  “这个也是我们的一个特色。我们沿路(大南路)安装了不少石磨、石碾,主要是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一下农耕生活。”驻村第一书记朱东方说。记者看到,大南路沿线,旅游、制种、农家乐、林下养殖、池塘垂钓等产业应有尽有。“这不仅给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也更有利于山货、土特产销售,去年靠采收橡籽、山枣等山货,就为群众增加了100余万元的收入。”朱东方如是说。

  绿之魅:留住“绿色”赢未来

  6月1日,在来源居农家乐餐饮店附近,记者看到,身穿西装的陈学军正在用桶从沟里打水给路旁的一棵小树浇水。陈学军告诉记者,他是来源居的老板。这棵小树生长的地方原来有根电线杆,电线杆移走后,他在春天就顺手在这里种了株桂树。“待桂树长成开花后,客人来到这里,花香扑鼻,想想都美。环境好了,来的客人自然会越来越多,生意也就会越来越好。”陈学军高兴地说。

  陈东平告诉记者,像陈学军这样将植绿护绿作为顺手事的人在村里数不胜数。“绿色是我们发展的底色,更是我们发展的底气,留得青山方能赢得未来。”陈东平一脸坚定地说。

  怎样才能巩固脱贫成果,怎样才能壮大村集体经济,怎样才能让群众收入更上一层楼,怎样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大沟河村早在2016年就已脱贫出列,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也一直寻求方法破解这些难题。

  乡村要振兴,必须靠产业;产业要壮大,必须有特色。大沟河村的特色就是“绿”,大沟河村的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正确的认识,决定成功的未来。

  这满山满坡满沟或深或浅的绿,是大沟河村发展的底色和见证,更是大沟河村发展的底气和引擎:在已建成的商业街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形成规模产生效益;大力推广黑小麦等特色种植,发展蔬菜制种等绿色产业,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积极服务好郑州三福食品有限公司,让流转的163亩耕地、3000余亩林地尽快产生效益,带动农户增收……

  “我们依托南山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目前全村已经发展了十几家农家乐饭店,有7家被评为星级农家乐饭店,年均吸引游客5万余人。”朱东方告诉记者,他们还专门组织3家农家乐饭店与8个脱贫户签订了收购土鸡蛋、土蜂蜜、蔬菜、面粉等农副产品合作协议,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放眼大沟河村,绿在村中,村在绿中,如在画中,“绿水青山”已然成了群众在乡村振兴中致富奔小康的“靠山”。

  “我们要依托南山优势,继续挖掘旅游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发展高效农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加大对自然环境、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的培育和打造,努力让乡村更美、群众更富。”对未来,陈东平信心百倍。

  绿色作底色,发展“颜值”高。在大沟河村,一幅“有景可看、有活可干、有钱可赚、有梦可期”的绿色画卷正徐徐展开,一曲优美动人的绿色乐章正在这里奏响……(全媒体记者 毕恒香 史丽娜 田京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