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党领导的济源抗战(1937—1945)

2021-05-31 11:26:02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二、晋豫边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1938年3月5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朱瑞致电中央毛泽东、张闻天和北方局刘少奇、杨尚昆,提议建立晋豫边抗日根据地。次日,毛泽东复电指出:“晋豫边甚重要,望有计划地布置沁水、翼城、曲沃、垣曲、济源、博爱、晋城等地区之游击战争,配合主力在西北两面之行动。”根据中央指示,朱瑞于3月下旬在山西省阳城县横河镇召开会议,建立了中共晋豫特委(书记聂真)。4月初,晋豫特委及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迁驻济源邵原,以济源为中心,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开辟晋豫边游击根据地。

  4月28日,济源黄楝树村召开誓师大会,晋豫边游击队正式成立。4月下旬,县委书记杨伯笙带领杜八联抗日自卫团和金留联抗日自卫团200余人,全副武装,上山参加晋豫边游击队,被编为游击队第二支队。杨伯笙任游击队政治部副主任兼二支队队长,张敢陈(中共党员,金留联抗日自卫团团长)任二支队参谋长。游击队成立后,经过短期学习、训练,即转战王屋山区及沿太行山一带,抗击日军,并配合国民党三十八军十七师打退了日军进攻。

  中共晋豫特委同晋豫边游击队进驻邵原后,即发动爱国青年成立了抗日救国会、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等抗日群众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5月初,特委以抗日救国会名义召开了群众大会,成立了第七抗日区公所。9月17日,晋豫边游击队政治部到济北沿山一带开展抗日活动,宣布建立济源第五抗日区公所,由成向天任抗日区长。与此同时,游击队在阳城、济源、孟县边沿地区抵抗日军西进,接连获胜,受到朱总司令通令嘉奖。

  为培训抗日骨干,开辟地方工作,充实抗日武装力量,中共晋豫特委于1938年4月在邵原北寨村举办了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吸引了济、沁、孟等县大批爱国青年前往受训。由于日军进攻,形势紧张,学员们仅学习月余就提前结束。中共晋豫特委除选派一批优秀青年如翟良超、王乐天、王志强、晋禄国、杨择礼、张锡嘏、刘复道、李志义、杨建禄、路行健等到陕北抗日军政大学深造外,一部分返回地方领导抗日工作,大部分参加了晋豫边游击队,投身抗日洪流。

  1939年2月,根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晋豫特委改称晋豫地委。至此,以山西阳城和河南济源为中心的晋豫边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未完待续 内容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