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脱贫攻坚答卷 乡村振兴画卷——王庄奔腾

2021-05-06 17:24:16来源:济源网责任编辑:克盈盈

核心导读:

总有一些付出,注定会在时间的坐标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

总有一些经历,注定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凝结成波澜壮阔的记忆。

大峪镇王庄村的脱贫攻坚一定记录在册。

同样的自然禀赋,不一样的思想观念;同样的山川荒野,不一样的谋划布局;同样的柴米油盐,不一样的格调品质;同样的父老乡亲,不一样的精神追求。

王庄之贫,王庄之困,王庄之解、王庄之变、王庄之美、王庄之俊,五年光阴,从省级贫困村到美丽乡村再到乡村振兴,王庄村始终犇跑在前,“牛气冲天”。其奥秘在于村里来了三位“牛”书记,他们用妙笔绘就了王庄村脱胎换骨的壮丽画卷。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从办公场所到田间地头、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到“走田埂、爬陡坡”,王庄村的三位第一书记用苦乐自知的“辛苦指数”,换来写在群众脸上的“幸福指数”,诠释了心系人民、践行诺言的责任担当。

在王庄人看来,牛是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的象征。“敢教荒原成沃野,誓将沙碛变新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无不刻写下拓荒牛、孺子牛、老黄牛精神的鲜明印记。“牛气”王庄,用山里人特有的方式赋予三位第一书记新的名号:拓荒牛刘“脱贫”、孺子牛任“致富”、“老黄牛张“振兴”。

山谷中的声声鸡鸣,唤醒了沉寂的王庄村。

春风依然料峭,但万物萌动,生机无限。掩藏在砚瓦河谷之中的王庄村,像一位刚撩开神秘面纱的俏丽姑娘,热情迎接八方来客。

四通八达的水泥路,直通农户庭院,整齐划一的民居与绿丛团簇交相掩映,基础设施完善;实业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列室里,农夫特产整齐排放,品种繁多;幸福院里老人欢聚一堂,颐享天年;猪圈牛舍里,村民倾注心血,奋斗未来;愚公移山干部学院乡村振兴王庄现场教学点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奋斗有产业,生活有保障,发展有希望。2015年8月至今,河南交通投资集团共有三任第一书记派驻王庄。正是这三任第一书记带领工作队,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脱贫攻坚、发展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王庄村从贫困山村到美丽乡村再到乡村振兴的华丽转身。村民纷纷感叹:“我们都是跟着三位“牛”书记牛起来的!”

拓荒牛刘剑君:请叫我刘“脱贫”

五年前的一天,贫困户王小敏正在牛圈忙碌,一位城里人“闯”了进来。

“瘦高个、大嗓门,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穿戴整齐,看着不像咱山里人,问问这问问那,咱也不知道是干嘛的。”回忆起初见那人的印象,王小敏脸上挂满笑意。

后来,才知道,他是河南省交通投资集团选派的第一书记刘剑君。“听说刘书记以前当过兵,是个急脾气,刚来就在村里到处走走转转、问问看看,有时候看到我们做得不好的就直接训我们,当然,咱也知道刘书记那是为了咱好。”

王小敏所说的“急脾气”其实是刘剑君的雷厉风行。

大峪镇王庄村22个自然村165户村民散居在砚瓦河两岸12平方公里的河谷山坳,因地处山区、位置偏远,经济发展落后,是省定贫困村。

“当时,村集体的资产几乎为零,农作物靠天收,十分困难。”

刘剑君是王庄村的第一任第一书记,肩负着村里脱贫的重任,是王庄村脱贫的拓荒者,上任之初,就一头扎进山沟里号脉象,寻药方,明确了村里的发展思路。

“一方面种植经济作物,搞特色种植,另一方面村里不少人都有养殖经验,以此发展养殖业,盘活王庄的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特色旅游。”

路子有了,就得靠实干。栽冬梨、种蒲公英、揪玉米须,养牛、养猪、养鸡、养鱼,加上公益岗位,王庄的贫困户家家有项目、户户能增收。

2017年,王庄贫困户人均收入6633元,12户贫困户中10户37人脱贫。从无到有,刘剑君似一头“拓荒牛”,带领王庄脱贫出列。任期结束,村民周吉亮在欢送刘剑君的会上,叫他刘“脱贫”。

孺子牛任云飞:俺叫任“致富”

第一书记刘“脱贫”前脚离开王庄,另一个城里人后脚就开始在王庄村忙绿起来。

有了“脱贫”,那就要有“致富”。刘剑君对接任的任云飞说:任重道远,你叫任“致富”。

黄慎贵在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在偏僻的山坳里建起了养猪场,扩大了养殖规模,但突如其来的“非洲猪瘟”让老黄备受煎熬。

在任云飞和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下,老黄的猪不仅没有感染猪瘟,而且还解决了销售难的燃眉之急。

“当时成猪难销,任书记赶忙帮我联络交投集团,销售猪肉,让我一下子有了底气。”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老黄对这个“言语温顺”的“城里人”充满感激。

2019年行情好,老黄养猪赚了钱,在市区全款给儿子买了一套婚房。

像老黄一样,养牛、务工、蔬菜制种、开农家乐,现在的王庄村,家家无闲人、人人能挣钱。2019年,王庄村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是14771元。

走进村民王小青家,收拾干净利落的两层小楼和门口擦得锃亮的汽车让人无法相信这曾经是一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庭。

王小青家被识别为贫困户是因为她公公得了“赖”病:一个月去焦作住院一周,一次没有5000元下不来,到公公去世,账“垒”起来了。

王小青的丈夫叫薛龙东,是个有手艺的人,在外打工一个月至少能收入5000元;王小青在村里有个益贫岗,每月1000元,她在杂粮车间上班,月工资2500元。

“2019年11月初,王小青把我喊到没人的地方,悄悄说,她想买一辆小汽车,问上面有没有政策,像她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能不能买?”驻村工作队队员周鹏说,他当时直想笑,脱贫了为啥不能买小汽车?

当年11月10日,王小青就买回来一辆SUV。

“这个车办下来花了11万,贷款5万,一个月还2500元。”

其实王小青是可以全款买车的,不过她说:“慢慢还吧,家里不放点钱,心里不安稳。”

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脱了贫,生活有了保障,如何让全体村民都发展致富呢?在“脱贫”的基础上,任云飞扛起了“致富”的大旗。

依托王庄村自然山水,以乡村旅游为主导,王庄村通过租赁经营、参股分红、委托管理等方式,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村里建成的汽车主题公园、花溪汽车客栈、房车营地等项目,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新引进的木材厂、饮料厂、农产品加工厂,一并解决了附近村庄群众的就业问题。2020年,王庄村集体资产突破460万元、集体收入突破37万元。

昔日的贫困山村化身如今的美丽乡村,王庄村的嬗变绝不仅此。用贫困户王小青的话说,“村里就像孙悟空来了个‘七十二变’!空气里嗅着甜味儿。俺们亲切地称任书记为孺子牛!”

老黄牛张家祥:他们叫我张“振兴”

接力第一书记任“致富”的是张家祥,从贫困户王小敏的帮扶责任人到驻村第一书记,张家祥肩负的振兴使命众望所归。

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周备祥说:“张书记一来,我们就给他改名了,叫他张‘振兴’。”

“振兴”让张家祥压力很大:对照乡村振兴要求,结合王庄村情,“乡村振兴”如何进村入心?

“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有产业吸引人、有钱挣留住人,长久之计还是把外流的本村人吸引回来。”张家祥说。

2018年,王庄被确定为愚公移山干部学院脱贫攻坚现场教学点。肩负重托,在接棒过程中,张家祥开始了王庄村愚公移山干部学院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点的建设。

“对于教学点的规划,要具备吃住行游购娱这几项基本职能,在吃的方面可以容纳将近300人就餐,在住的方面,可以满足将近200人住宿条件。将来展厅还将具备传统农具展示,教学点还将实现现场教学、农耕体验等职能,同时,教学点建成后又能给村民提供20多个就业岗位,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带动王庄村振兴发展。”张家祥告诉记者。

“振兴”,不仅是前两任第一书记对张家祥的嘱托,也是全体王庄村民的殷切希望,张家祥告诉自己,“未来几年,自己要扎根这里,做一头‘老黄牛’,在前两任书记的基础上,不负所托,把王庄村打造成一个致富的田园,创业的家园,实现乡村振兴。”

回首来路,才知道走出了多远;亲历奋斗,才明白付出的意义。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王庄振兴,未来可期!记者 李世磊 秦磊磊 赵传杰 通讯员 周鹏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