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春天,向着美丽出发

2021-03-26 10:07:39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人们在公园里散步

踏春而行

市民从桥上走过

  春天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

  诗人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在济源,似乎也是如此。

  迎春花、二月兰、桃花、红叶李……不知何时绽放的花儿,像是听到了春天的召唤,争先恐后地展示“身姿”,引得许多市民走出家门,走进各个公园、广场,或散步,或赏花,尽享春天的美好。

  公园是提升城市品质、为民打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民生工程,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济源加大城市绿地建设力度,全面完成中心城区空闲土地生态修复工作,新建一批高品质城市公园,形成了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互为补充的公园体系。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绿地、清水,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一座园一份乡愁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济水之源分为东源和西源,东源位于济渎庙,人称“济渎池”;西源龙潭位于延庆寺,俗称“老海眼”。

  据史料载,延庆寺创建于唐垂拱三年(687年),因寺旁有济水西源,又被称为龙潭寺。因古时泉水充沛,水面浩大,每逢月圆之夜,泉声寺影,塔月相映,如诗如画。“龙潭夜月”也成为济源“九景”之一。

  这里,承载着许多济源人的记忆。

  “以前,隔老远就能听见水声。”“数九寒天泉水还冒着热气。”“小时候,我们跑好远来这边玩水。”……3月25日,记者来到龙潭公园时,几位老人们正围在一起滔滔不绝。对于“老海眼”,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记忆。

  “小时候听家里的老人讲,‘老海眼’里住着珍珠姑娘。夏天的时候珍珠姑娘就待在这里,咱这里的水就大。到了冬天,珍珠姑娘去南方了,咱这里的水就变小了”今年68岁的郑阿姨笑眯眯地告诉记者,和其他的公园相比,龙潭公园对她来说格外不同。“这里有我们儿时的回忆。在公园刚开始修建的时候,我和老伴儿就经常来这里转一转,看看公园的进展。等公园全部建成,‘龙潭夜月’的美景重现,我们又能看到儿时的美景了。”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随着城市精细化治理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休闲公园、口袋公园、中型游园出现在市民眼前。这不仅是城市发展理念转变的写照,更是一种城市文化的表达,将文化和精神越来越多地融入百姓的生活和情感,满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一座园一段历史

  3月25日,吃过午饭,刚满4岁的郭子赫在姥姥和姥爷的带领下,来到家附近的古轵公园遛弯儿。“子赫,你知道咱们现在来的公园叫什么名字吗?”姥姥问。听到姥姥的话,小子赫笑了。他信心满满地开口:“我当然知道啦,是古轵公园,是轵国故城。上次来的时候,姥爷就是这么给我讲的。”

  迎着春日的暖阳,祖孙三人身影伴着笑声渐渐远去。他们的身后,风车长廊在微风的吹拂下挥动着“翅膀”。

  “宝宝,给爸爸指一指,老虎在哪里?”“宝宝,你看这些花,是什么颜色啊?”趁着天气好,家住富贵苑的市民郭先生带着女儿来古轵公园游玩。游玩过程中,他时不时给女儿普及古轵公园的历史。他告诉记者,除了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公园承载的文化教育功能也不可忽视。“古轵公园古雅与现代的交融,历史气息浓厚,能让孩子走进自然的同时又能学习一些知识,我觉得更有意义。”在郭先生看来,城市公园不仅是城市的“面子”,还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乐园。建设公园城市的实质是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为人们的心灵提供栖息地,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一座园一种活力

  临近傍晚,前来蟒河公园散步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美人梅、玉兰、红叶李等错落搭配,高大挺拔的灌木穿插其中,宛如一幅色彩艳丽的油画。整个蟒河公园看上去五彩斑斓,令人沉醉。

  “这里是孩子的游乐场,是运动达人的‘健身房’,也是上班族休闲解压的场所。”跟朋友一起来散步的市民黄女士告诉记者,城市公园的建成,不仅提高了城市的绿化率,还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一路走过来,我看到有年轻人拍抖音短视频,有老人在散步,有孩子在嬉戏,还有新人在这里拍结婚照。这样的画面让人觉得十分美好,建设公园的意义不正是如此吗?”

  屯水公园、济上园、牡丹园、银杏苑……越来越多的公园和绿地建在了小区边、学校边,建在了城市中心、城乡接合地带,如同生机盎然的城市“绿肺”,见证了济源生态文明建设结出的累累硕果。“留白增绿”为城市带来了新生机,也提高了人们生活的幸福感。

  一个个公园不仅集聚了人气,改变了市民生活,还激发了城市自信底气。汗水浇灌出鲜花,付出得到了回报。当人们在公园里怡然自乐的时候,脸上的欢笑便是最好的注解。(文/图 记者 刘永芳)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