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就地过年,感谢每一个不回家的“你”

2021-02-09 10:11:52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薛芳芳

开栏的话:

  过年,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情结。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一些人选择了就地过年,一些人选择了坚守岗位,继续奉献……不一样的方式,不一样的故事,给这个春节带来了不一样的味道。

  即日起,本报推出“这座城市 谢谢你”专栏,讲述春节期间发生在这座城市的暖心故事。敬请关注。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外辛苦打拼一年,过年与家人团聚,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期盼。眼下,在这特殊时期,就地过年是游子对家人最大的守候。随着春节临近,许多人选择就地过年,展现了难得的家国担当和情怀。近日,记者采访了3位留济过年的外地人,听他们讲述自己就地过年背后的故事。

  理发师朱师傅:济源跟武陟很近也很像

  2月6日晚11点,位于轵城大街的艾渡理发店依然灯火通明。来自武陟的发型师朱师傅已经给顾客的头发抹完精油。“收工!”朱师傅掀开客人身上的理发围布。这是他当天接待的最后一位顾客。

  春节前是理发店最忙的时候,人们梳妆打扮,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一年。朱师傅说:“最忙的时候一天接待了20多位顾客,要从早忙到晚,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虽然累,但我收获了很多,还是挺值得的。”

  朱师傅喜欢跟顾客聊天。“济源和武陟很近也很像,两地的人都很热情,方言也很相似。有时我会觉得,济源就是我的故乡。”朱师傅说。

  “非必要不离济。”听到这句话后,朱师傅和妻子打消了回家过年的念头,选择留在济源。谈及过年的打算,朱师傅说:“干我们这一行的,一年到头没有休息日。听说博物馆、科技馆春节期间会营业,我们准备带着孩子去看看。”

  电商从业者刘露:外婆的爱心青团省着吃

  “我刚忙完,让你久等了。”2月7日下午3点40分,刘露趁着休息时间给记者发来短信。这个21岁的荆州女孩,阳光、独立、有主见,远比同龄人成熟。虽然刚工作不久,但她已经在一家电商公司举办过好几场企业活动了,与同事相处得也十分融洽。

  记者了解到,刘露8岁起就在外地上学。2017年,17岁的她自己做主来到济源求学,随后留在济源工作。2020年之前,她每年都会回湖北荆州老家过年。今年,为了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也为了自身及家人的健康,她毫不犹豫地退了回乡火车票。

  刘露告诉记者,家里有疼爱她的外公、外婆、爸爸,有喜欢缠着她的妹妹,还有她最爱吃的青团。

  因为今年不打算回家过年,刘露的外婆就给她寄了许多青团。但刘露每次只煮几个吃,生怕一不小心就吃完了。“今年是第一次不回家过年,妈妈在外地工作也不回去。”刘露说。说话间,刘露的外公外婆打来了视频电话。“外婆您放心,您寄的青团我已经收到了,还是那么好吃。过年我准备到济源的朋友家玩儿,或者到景区转转。公司有相应补贴,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们也要照顾好自己。”挂断电话后,刘露的眼眶湿润了,“我还是很想回家的,毕竟已经一年没有见到家人了。”

  公安局交管支队第二大队副队长李静明: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再团聚

  今年是李静明在济源的第17年。算上今年,他已经连续3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原本李静明打算带着妻儿回湖南衡山与父母团圆。然而,就地过年的倡议改变了他的计划。思量再三后,李静明决定留在济源过年,同时坚守岗位,随时待命。

  “怎么会不想家呢?刚开始我还挺矛盾的,毕竟已有两年没回家了,父母也很想念孙子。不过跟父母说明情况后,他们都很支持我留在济源过年。”李静明说。

  “我最怀念大年三十和叔叔、伯伯等齐聚一堂,吃着扣肉、糍粑、红烧肉……”李静明说,“父母从老家给我们寄来了很多好吃的。虽然不能回家过年,但是能尝到家乡的味道,也是不错的。”

  说起新年愿望,李静明说:“希望明年可以过个平安团圆年。虽然缺席了几年的‘团圆’,但家人的牵挂一直都在。这也让我倍感温暖。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再团聚!”(见习记者 孔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