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坚守医者初心 不负白衣荣光——记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济源市人民医院医生杨艳芳

2021-01-07 10:56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薛芳芳

济源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杨艳芳

杨艳芳和其他医护人员正在学习呼吸机操作相关知识

  有一种奉献,只为初心;有一种行动,不负使命。

  从去年防疫攻坚战打响的那一刻开始,济源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杨艳芳医生就时常提醒自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疫情防控期间,她每天至少面诊10名疑似患者,最多有40人;每天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经常工作到深夜三四点……从医17年来,她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紧张与忙碌。

  提起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劳模的讲话,她说,总书记字里行间传递着对基层劳动者的关爱,让她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当病毒席卷人间,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克难攻坚,每一个劳动者都成了抗疫战士。

  “每个人都了不起。一场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作为医疗战线的普通一员,能够参加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治工作,是我的荣幸,更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面对国外不断加剧的疫情形势,我和我的战友们仍在时刻准备着。”杨艳芳发自肺腑地说。

  坚守医者初心,不负白衣荣光,17年来,杨艳芳默默坚守,努力工作。

  “你安好,我无恙,我们一个也不能少”

  去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像一道猝不及防的闪电降临在中华大地,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

  多年的重症工作经历,使杨艳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她义无反顾地冲在了防疫的最前线,并被委以重任,成为济源示范区新冠肺炎救治中心病区负责人。

  2020年1月29日,济源示范区新冠肺炎救治中心病区开始接诊疑似病人。疫情凶猛,时间就是生命。面对千斤重担,她和同事以最快的速度投入战斗,最大限度地为病人争取生存的希望。

  他们不分昼夜,一起制订治疗方案,组织专家会诊,完善感控、抢救流程,申请协调备用药品、抢救设备,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自2020年2月2日济源出现确诊病人,杨艳芳和她的战友吃住在医院,不畏风险,各司其职,分工协作,与狡猾、顽固的病毒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他们全力以赴,和死神赛跑,与病毒抗争,为生命接力……

  生活条件简陋,防护物资紧缺,刚开始接诊疑似病人的时候,没有防护服,没有N95口罩,他们只能采取最简单的防护措施。

  杨艳芳庆幸地说,2020年2月2日下午出现确诊病人,他们当天早上穿上了防护服。她清楚地记得,当病人确诊的时候,新冠肺炎救治中心病区的医护人员抱头痛哭。要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面对一种传染性极强、人们对之所知甚少的病毒,他们怎么可能不害怕?

  杨艳芳说,怕,当时是真怕,不怕是假的。但是医务人员的职业操守不允许大家后退。互相鼓励、自我打气后,他们重新返回了“战场”。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感染机会,杨艳芳和她的战友变身为彼此的“理发师”,毅然剪去了心爱的长发。

  由于防护物资紧缺,为了节约防护服,他们尽量延长工作时间,在进入隔离病区前默默穿上纸尿裤,几个小时内不敢喝一滴水……

  在隔离病区里,杨艳芳和战友包裹得像粽子,走路像笨笨的企鹅,眼睛像得了白内障,呼吸也变得不顺畅,平常简单的操作都变得十分困难……每次从隔离病区出来,他们的护目镜上都会蒙上一层水珠,防护服下的衣服也被汗水浸透,鼻梁骨和颧骨被口罩箍得生疼,脸上出现了道道压痕,手上的皮肤也变得皱巴巴的……当她和战友从隔离病区出来,互相看着彼此的样子都笑了,笑着笑着又哭了……

  有个护士打趣地说:“没想到,在这儿工作还能省下不少买化妆品的钱。你们看,我的大脸是不是被压小了……”说着说着,她也哭了……

  “谁不爱美?谁不想让大家看到自己的美?但关键时刻,这是一名白衣战士必须作出的牺牲。”杨艳芳说。

  医者仁心。面对病痛的折磨、巨大的精神压力、外界的质疑,加上与亲人分离的痛苦,几十名疑似和确诊患者普遍存在着焦虑、恐惧、悲观、失落、无助、甚至绝望等情绪,从而严重影响治疗的效果。有的患者遭到网络攻击,有的患者则因为害怕……不少彻夜难眠的患者半夜给她打电话倾诉。

  杨艳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挨个查房,询问患者的病情,组织医生会诊,同时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化解他们的焦虑和恐慌。她经常在电话中耐心地开导病人,让他们放下顾虑安心治病……每次通话有几十分钟,聊到半夜三四点是家常便饭。渐渐地,患者的情绪稳定下来,开始积极配合治疗。

  没有人知道,在安慰病人的过程中,面对无助、脆弱的生命,杨艳芳是怎样强忍泪水,假装坚强地给他们打气,帮他们渡过难关。

  爱是一盏灯,照亮别人,同时也温暖自己。经过精心治疗、心理疏导,很多患者与杨艳芳成了贴心朋友。

  一位患者说:“我们是普通老百姓,没有为国家做过贡献,但是国家对我们这么好,你们对我们这么好。看到你们,我们就看到了希望。”

  一位患者说:“你们看我一下就行了,不用在这里呆太长时间。这里有病毒,我可以照顾自己。等我好了,再感谢你们。”

  一位患者说:“我想看看你们摘下口罩的样子,我想和你们拥抱,但我不能离你们太近。等到疫情结束,让我抱抱你们,好不好?”

  还有一位患者竟把她说的话当成座右铭,写在床头……

  看着这些患者,听着这些暖心的话,杨艳芳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她为自己的选择感到骄傲。

  2020年2月19日,济源两例确诊患者康复出院。这不仅为济源的抗疫战争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给白衣战士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病人的后期随访和复诊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有位病人因家境贫寒而不愿复诊,杨艳芳主动协调,为他争取政策支持,并为他垫付了医药费,解决了病人的后顾之忧。这位病人的复诊结果良好,但因为家庭条件差,摄入营养单调,不利于后期身体康复。杨艳芳又用微信给他转了500元,嘱咐他一定要加强营养、增强身体免疫力。

  杨艳芳的愿望很简单:希望病人痊愈,健康快乐地生活下去。这也是她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慰藉。

  经过共同努力,济源疫情趋于缓和。自2020年1月29日至3月27日,济源新冠肺炎救治中心病区收治140余人,其中5例确诊患者已全部康复出院,复诊结果良好,其余病人已解除隔离,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

  “你安好,我无恙,我们一个也不能少。”她与战友终于可以卸下盔甲,掩面而泣。

  “作为医生,不仅要治人,更要医心”

  17年的青春岁月,记录着她对医疗事业的坚守和忠诚。

  2003年,杨艳芳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到济源市人民医院工作。2009年,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后,她一直从事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

  医者父母心。2020年的一天,一名从外地返回济源的病人被送到新冠肺炎救治中心病区时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情况十万危急,杨艳芳顾不上穿防护服、戴护目镜,就开始为他做心肺复苏。

  事后有人问她:“难道你不怕病人有新冠肺炎病毒吗?”还有人说:“病人的心跳已经停了,救不了了。你冒那么大的风险值得吗?”她回答:“当时顾不了那么多。作为医生,这已经成自己的习惯了。只要看到病人,即使只有百分之一治愈的希望,我也必须做到百分之百的努力。”

  从医近20年来,她对待患者从来不分家境贫富、地位高低,始终把他们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记得有一次,重症监护室送来了一位四川籍的打工者。病人突遇车祸,有多发外伤、休克、呼吸衰竭等症状,生命垂危。联系不上患者家属,没人为他交住院押金。杨艳芳毫不犹豫,和同事立即投入抢救工作中,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中心静脉置管、快速输血补液、纠正休克、多学科会诊、急诊手术……终于让病人转危为安。

  等病人家属赶到时,已经是病人入院第三天了。病人家属给杨艳芳送来了“红包”,被她婉然拒绝了。她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对身处病痛的人应该雪中送炭,而不是雪上加霜。”

  作为医生,她任劳任怨、服务大局、勇于担当,哪里需要就前往哪里。全球范围内甲型流感爆发、手足口病大肆流行,她都站到了战疫的最前线。

  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很多重症病人出现了呼吸困难、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等症状,危及生命。她主动请缨,担起了甲型流感病区气管插管和呼吸机应用的重任,和同事不畏风险、夜以继日奋斗在抗疫第一线,圆满完成了济源重症甲型流感的救治工作。

  17年来,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迅速成为业务骨干,先后在河南省卫生厅举办的呼吸机操作比赛中获得优秀奖,在济源急救技能比赛中获得特等奖,并先后荣获济源市五一劳动奖章、济源市技术能手、济源市“十杰”青年岗位能手、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医学泰斗裘法祖常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坚守医者初心,不负杏林荣光,杨艳芳急病人之所急,视病人如亲人,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白衣战士之歌。(记者 贺丽敏 通讯员 卢倩 图片由济源市人民医院提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