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最热点 > 河南 > 正文

豫京两地“十三五”期间合作项目超1.5万个

2020-12-22 09:57:13来源:河南商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6年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开始通水。自此,中线渠首所在地河南与重要受水地北京,多了条情感纽带。一泓清水,永续北送,两地的交流日益密切,合作也不断深化。

12月19日,河南党政代表团赴北京市学习考察,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在不少专家、学者看来,北京、河南两地互补性强,尤其是在医疗、教育、科技资源深度对接,产业技术转移对接,创新技术成果转化等领域,合作空间巨大。

消息 我省党政代表团赴北京市学习考察

继11月16日至21日,河南党政代表团在长三角地区深入学习考察后,12月19日,我省党政代表团又前往北京市开展学习考察。

据报道,此次学习考察的重要内容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和经验,谋划推动河南“十四五”时期发展。

12月19日当天,我省党政代表团参观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展厅,考察了千年城市守望林、中关村智造大街等地。据河南日报报道,在中关村智造大街,代表团感受到强烈的创新意识、科学的创新手段、浓厚的创新氛围,也感受到运用平台思维集聚创新资源的强大能力。

当天,“北京市·河南省战略合作座谈会”举行,两地领导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两地将围绕南水北调、生态环保、科技创新、产业转移、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开展更高层次、更广空间的合作交流。

我省党政代表团在北京学习考察时,每到一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时,开场白中往往提到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同样,近些年河南、北京不断深化合作,开启一个个合作里程,也都绕不开6年前的这件大事。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位于河南淅川的陶岔渠首闸门缓缓开启,丹江水倾泻而出,沿着千里长渠,奔流北去,最终抵达干渠终点北京团城湖明渠。6年来,这一世界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将京豫两地用水紧紧“连”在一起。

河南省水利厅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河南商报记者,6年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超348亿立方米,约6700万人受益。具体到北京,润泽了1300万名市民。

这背后,河南人民不仅全力确保了干线工程如期通水,而且围绕平稳供水、清水永续,在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沿线流域治理等方面付出了极大努力。

梳理 “十三五”期间,豫京两地合作项目超1.5万个

12月19日的学习考察中,代表团成员、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有个形象的说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两地合作交流愈发密切,淅川的大闸蟹、野生鱼“游”进了北京,西峡的香菇、内乡的油桃等都在首都大受欢迎。

同样,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水源地淅川等地,北京支援的各种项目随处可见。

这些只是两地关系密切的一个缩影。

河南省水利厅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处上述工作人员介绍,从2014年起,北京市每年援助河南省2.5亿元,支持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保护和民生改善项目建设,北京市6区(县)与水源地6县(市)“一对一”结对协作。

亮点工程培育方面,两地共同推动水源区建设淅川县渠首北京小镇、西峡县丁河猕猴桃小镇、栾川县北京昌平旅游小镇、内乡县延庆月季小镇、邓州市生态旅游小镇等特色小镇,将水源区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同时,北京市相关科研机构在南阳市开展一系列科技项目,推动水源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仅2019年以来,北京市对口南阳市的协作项目就达40个。

以南水北调为纽带,两地持续加大协作力度,在经贸、科技等领域,对接频频。

据河南日报报道,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京豫合作项目超1.5万个,到位资金预计约7600亿元,约占河南全省引进省外资金总量的15.9%。

引进来、走出去,豫京产业深度对接成果让人惊喜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耿明斋也关注着这一学习考察活动,“从长三角到北京,我省党政领导近段时间密集出访、主动作为的姿态,很让人振奋”。

耿明斋说:“河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和我们国家三大创新创业中心、三大都市圈都直接相连。省委、省政府领导主动对接合作,顺应了现代化发展的潮流,更有利于河南和发达地区的合作交流,助推河南高质量发展。”

对两地的合作,耿明斋尤其关注市场主体在其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他观察到,两地合作中,有的是直接的产业转移,比如北京的小提琴制造业大部分转移到河南驻马店确山县,雄安新区周边的制鞋业大规模迁到商丘睢县;有的是北京的高新技术在河南实现产业化,比如鹤壁市多家民营企业对接中科院等科研机构,进行科研成果的产业开发,企业创新能力大为增强。

还有河南本地的一些企业,将生产基地设在本省,将研发基地设在北京,充分借力。另外,诸如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郑州市政府、金水区政府共建科研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与河南省政府合作共建医院等,创新资源落户河南,都是两地合作的典型案例,很让人惊喜。

对河南、北京两地的合作,省社科院城市与环境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韩鹏说,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是基本格局。

他提到,北京有丰富的科教、金融、总部等优质资源,在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同时,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压力愈加迫切。我省城市化加速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洛阳副中心建设,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叠加,不管是城市建设,还是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双方的合作都具有示范意义。

建议 推动北京优质的科研、教育、医疗机构在河南落地

12月19日的考察中,省工信厅厅长李涛在受访时表示,“相较于长三角地区,北京的科创资源更集中,在基础理论等领域研究更深入,科技成果产业化上也有很多独特优势”,这也将是我省未来与北京对接合作的重点。

专家对此普遍认可。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李斌分析,长期以来,豫京两地在经济、生态、文化、科教等领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基础,随着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发展大势,未来,两地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技术创新合作等领域合作空间巨大。两地围绕重点领域,可着力谋划一批高质量合作项目。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和河南省政府携手,探讨合作在郑州举办“中国人民大学郑州校区”,合作建设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科研平台和社会服务基地,将为河南、北京两地的合作注入新活力。

对于两地接下来如何深化交流合作,耿明斋认为,除市场主体积极对接外,政府部门可以在最能发挥作用的领域着力。比如两地政府间合作,推动北京优质的科研、教育、医疗机构在河南落地,比如助推中科院在河南直接设立研究所等,从而提升河南的创新能力。

耿明斋还以部分沿海城市为例,目前北京的研发成果主要在长三角、珠三角实现产业化。河南到北京,乘高铁不到两个半小时,来往如此方便,在技术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方面,河南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对接北京,大力推动北京的研发成果在河南实现产业化,实现共赢。(记者 陈朋冲 首席记者 孙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