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商海浮沉稳掌舵 沧海横流显本色——记全国劳模、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玉田

2020-12-18 11:06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薛芳芳

 

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玉田

李玉田董事长在项目建设工地了解工程建设情况。

“习主席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接地气,入人心。感谢这个时代,是时代成就了我;感恩党的领导,是党培养了我,感谢济钢的广大职工,是他们给了我信任。”

在济源钢铁集团办公楼二楼贵宾室,李玉田向我们道出了他最想说的话。

初见李玉田,只见他满头银发,却未显苍老,一身西服正装,亲近平和,精神饱满,步伐坚定,给人印象更深的是一位慈祥儒雅的老者形象。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动者的主力军作用也越来越突显。作为劳动者大军中的一员,我倍感振奋,深感自豪。”当被问到面对当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时,李玉田谦逊地说。

面对今年疫情突袭,社会生活按下暂停键,各行各业笼罩在疫霾之下的现实,济钢如何做好疫情防控、企业发展、脱贫攻坚等工作,李玉田打开了话匣子……

特殊时期见担当

2020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工厂停产,学校停课。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李玉田担任济源钢铁防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带领济钢全体干部职工按照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部署和要求,坚持制度先行,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制定了厂区出入管理制度、家属院出入管理制度、交接班管理制度、消杀消毒制度、物流车辆进出厂管理制度、员工就餐制度、员工洗浴制度、员工行为准则等,并印制了《济源钢铁疫情防护手册》,向职工及其家属发放。

“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做好。我必须为济钢几千名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负责。”李玉田的话语掷地有声。

为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济源钢铁还成立了专门的防疫办公室和疫情防控督查小组,督查小组每天3个人一班,分白天、晚上轮流进行督查。防疫办公室每天组织召开防疫调度会,及时通报各级各部门的相关政策及要求,通报公司疫情防控情况及防疫督查情况,构筑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同时,集团及时落实防疫物资的购置。济源钢铁投资200余万元,想方设法购置口罩、测温仪、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在厂区、社区各出入口设置消杀通道,确保职工及其家属生命健康安全。济源钢铁还不计成本,为员工发放口罩、增强免疫力的中药、一次性餐具等。

疫情暴发初期,济源钢铁生产经营连连受挫:成品钢材库存达20万吨,是平常的5倍;关停了两个高炉,产能降低了40%……

和大多数企业一样,济钢也面临不少难题。物流方面,原料进厂、产品出厂困难比较大。产销方面,下游企业的复工复产滞后,对产品销售影响也很大。

“在这个时候,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和济源工科委等各级各部门,上门服务,靠前服务,想尽办法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恢复生产。”

与此同时,李玉田带领济源钢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精准施策,不断强化技术改造、环保监测,着力提高工作实效,坚定信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尽职尽责,抓生产、保进度。

2月20日,省委书记王国生莅临济源调研指导工作,专门走进济源钢铁,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王国生书记到济源钢铁调研,对公司发展来说可谓打了一针‘强心剂’。公司上下备受鼓舞,信心强了,干劲足了。”李玉田说。

复工复产后的济源钢铁屡创佳绩:3月产量较上年同比增长10%; 4月17日,济源钢铁当日钢产量达7604吨,创下了疫情以来的第10个生产纪录……济源钢铁在复工复产的道路上跑出了加速度。

济钢精品材项目开工,济钢热处理项目开工,济钢冷拔银亮材项目开工,河南国泰铂固年产40万吨高强度紧固件项目(一期)开工……一个又一个项目先后复工复产,彰显了济源钢铁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大干、快干、加油干的信心和决心。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守望相助的,这一点在李玉田身上、在济源钢铁同样有所体现。

新冠疫情发生初期,李玉田个人向慈善总会捐赠10万元,并积极倡导公司党员干部捐款共11万余元支援抗击疫情。济源钢铁的下游企业有一部分在湖北省。为帮助下游企业渡过难关,济源钢铁向湖北省下游企业捐赠口罩3万多只……

“做企业要有大格局,要有回报社会、造福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

脱贫攻坚显情怀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人格。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工程中,李玉田身上也彰显出了冰心玉壶般的赤子之情。

在济源钢铁,扶贫工作是一把手工程。李玉田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市号召,充分发挥济源钢铁的企业优势,通过捐款、捐物、技术扶持、培训人才、教育支持、思想扶持等措施,助力济源脱贫攻坚工作。

“扶贫工作要办实事,来不得半点虚的,不能走过场。”李玉田说,扶贫工作和搞企业是一个性质。

在扶贫工作中,李玉田实行“一个产业、一套人马、一个规划、一套实施办法”的扶贫服务机制,并在企业内部成立了帮扶领导小组,多次到帮扶村——坡池村考察、调研,和村两委沟通协商明确帮扶援助的内容、形式和时间,务求实效。

脱贫攻坚战以来,济源钢铁经常向坡池村困难学生提供资助,并多次帮助安排部分劳动力就业;捐赠了价值34万元的铲车一台,并负责组织村民用该铲车在济钢作业,每年增收6万元至7万元的劳务费,真正使老百姓通过勤劳致富;破格优先录用该村大学毕业生到公司工作,解决该村大学生就业问题。每年春节,济钢都要慰问坡池村的28户贫困户。通过帮扶,该村34人实现脱贫。目前,该村已经摘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李玉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带领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时刻不忘回馈社会。他密切关注社会困难群体,累计带领济源钢铁捐款捐物达6000万元。通过捐款捐物、兴资助学等多种形式为困难群众提供援助,也成为济源钢铁履行社会责任、回报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

多年来,济源钢铁先后为希望工程捐款1.2万余元,采取“一对多”的形式分别资助了贫困山区16位小学生,为白血病患儿邵原镇秤弯村段洼小学二年级学生许天峰捐款1.5万元,还为贫困山区捐赠过冬衣物3000多件。2018年,济源钢铁一次性向“济源扶贫脱贫发展基金”捐赠3000万元;李玉田被河南省总工会、河南省扶贫办授予“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十大领军人物”荣誉称号。2019年,通过消费扶贫,购买3万元的淮阳农产品,购买坡池村2万元的农产品;2020年,向济源一中、新乡一中捐资近千万元建设两座数理探索馆。

李玉田说,多炼钢、炼好钢、多纳税、争贡献、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回馈社会是他及所在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蓝图绘就踏征程

诞生于1958年的济源钢铁厂,顺应形势,2001年成为国内钢铁企业中产权改制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改制后的济钢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欲望和冲动,投入巨资,建立国内先进水平的高速线材生产线;2004年2月,百万吨钢铁扩改工程全线竣工投产,建成了当时河南省最大的炼铁高炉和炼钢转炉。

整个“十二五”转型升级改造投入了50亿元,引进了国际一流的生产线。

事情不是总顺着人们意想的方向发展。2013年,在李玉田和所有济钢人期盼完美收官的时候,迎来的却是钢铁“寒冬”。钢铁行业逼近谷底,钢材卖到了白菜价。

这一年,银行已经停止给济钢增加贷款。为了度过危机,济源钢铁甚至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实际上我的心情是很沉重的。我就说了两点:第一,济钢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企业,1958年建厂至今,没有欠过国家一分钱,没有欠过工人一分钱的工资,更没有拖欠过银行一分钱的贷款;第二,济钢是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企业,2001年改制,15年来,给国家纳税50亿元。这样的企业,你们应该支持。”在最危难时刻,李玉田带领济钢发出了铿锵宣言。

2016年,国家有关政策有所调整,加上市场经营环境好转,处于低谷的济源钢铁,凭借稳定可靠的钢材品质迅速崛起。到2019年,济源钢铁连续4年持续增收,创造了济源钢铁改制19年纳税90亿元的骄人成绩。济源钢铁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全球钢铁企业100强,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优特钢企业。

今年,是济源钢铁改制20年。20年不足以用来丈量历史,但这20年对济源钢铁来说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20年来,济源钢铁小步快跑出的各项成绩单着实亮丽。

资料显示,在济钢改制之前的2000年,企业上缴国家税金为0.53亿元,2020年预计可达到9亿元,改制20年上缴税金累计95亿元……

“我们原想在今年实现‘改制20年,纳税100亿’的贡献目标,由于疫情,差了4个多亿未完成,只能推迟到明年了。”提起这件事,李玉田依然觉得是难以释怀的小遗憾,足见党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仍然是这位企业家的初心。

在济源钢铁工作27年的职业生涯中,李玉田先后做出多个重大抉择。这些抉择翻开了济钢发展的新篇章,迈出了济钢改制的新步伐,开创了济钢转型升级的新格局。

“感恩这个时代,感恩党的领导,感恩济钢全体干部职工。‘十四五’期间,济源钢铁计划总投资113亿元至133亿元,建设20个项目,完成装备大型化升级改造,达到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形成铁、钢、材各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大力发展产品深加工,打造中西部最大的钢材加工中心。”李玉田向我们描绘了济钢“十四五”的伟大蓝图。

未来,李玉田将带领全体济钢人,朝着百年企业的目标坚定地走下去,实现济钢发展新突破。(记者 张月荣 通讯员 卢倩 图片由济源钢铁提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