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一名济源援疆干部的“英雄梦”

2020-12-10 11:18:17来源:十三师融媒体中心责任编辑:克盈盈

性格豪爽,言辞坦率,和张伟一接触,记者就感觉他的性格和新疆人很像。

张伟现在的职务是十三师火箭农场党委常委、副场长,我们的话题就从他选择援疆开始。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英雄梦”

“援疆的初心是什么?”这是记者的第一个问题。

张伟告诉记者,他最喜欢左宗棠的故事,想到他建功立业的地方看一看;他喜欢“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想到这“塞外之地”走一走。

2019年10月份,得知要选派一批干部去援疆的消息,张伟的那个想法,再次萌了芽。

他主动请缨,家里面也支持,“挺顺的”,就来了。

后方单位对援疆工作高度重视,并且对援疆干部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给援疆干部送行的时候,领导一而再地交待、叮嘱,寄予厚望。

2019年12月19日,哈密机场。

作为骨干成员之一,他们提前来到哈密、十三师对接相关工作。

“哈密的风沙迷人眼,哈密的领导暖人心!”感受着彼此双手的温度,张伟笑着说:“真热情!”

来了,就是兵团人,他说:“我得做点事!”

书生气十足的张伟其实是个认真坚定、心无旁骛的人,潜伏于其内心的激情和能量,常常使他对认准了的事全身心地投入。

“变大与变小了”

来之后,张伟分管团场宣传、招商引资等工作。

“大半年了,你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啥?”这是记者的第二个问题。

他说自己“变大了”:思想升华了,家国情怀大了,更深刻理解了“援疆”两字的含义,援疆更多的是思想的碰撞,大家融为一体,把活干好、把事办好。

他说自己“变小了”:在每一件小事上“斤斤计较”。

这“计较”是工作上的计较,是工作中、报告里、稿子上,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的“较真”,有时要讨论半天,甚至“面红耳赤”。

“我得对每一项工作负责,对每一句话负责。”

这份“计较”,赢得了同事的认可,领导的认可,“好样的,给咱河南人争光!”

累计捐助口罩10万余只,医疗手套2万双,防护服1.5万套,总价值60万元。

协调葡萄销售60余吨,牵线搭桥团场与后方单位结成“基层党组织共建单位”。

……

一份招商数据:今年前11个月,火箭农场洽谈签约项目20个,其中办理前期手续项目9个(正在办理施工手续项目3个,正在办理土地手续项目5个,完成备案项目1个),落地开工项目11个。

落地开工项目中,1—8月已认定实物量4.17亿元(其中火箭农场3.27亿元,师招商配合部门1.3亿元),1—11月预计形成实物量5.02亿元,2021年预计形成实物量2.71亿元。

“这些成绩都是大伙儿一起干出来的。”张伟很谦逊。

“小马过河,把好事干实,把实事干好”

“接下来,有啥打算?”这是记者的第三个问题。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文化润疆。

文化润疆,关键在“润”。

张伟理解的“润”,一个是引进来,把河南乃至全国,好的经验、好的文化、好的思路带过来;一个是走出去,把火箭农场的独特文化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火箭农场、了解十三师、了解兵团。

饭,一口一口吃;事,一步一步干。如“小马过河”,切实可行。

6月初,火箭农场图书馆开门营业,所有图书免费供职工群众阅读;

不久前,团场青年歌手大赛、三槐堂书画展等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

他说,等疫情彻底胜利,把济源市的豫剧团请来,把河南各行各业的“能人”请过来,让更多的人“思想碰撞。”

他还说,准备出个“集子”,是援疆教师写的,都是援疆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

那天,阳光从外面照进来,打在他身上,柔柔的,给他勾勒了一层金边。(谢增杰 杨燕飞 拍摄/王振华 杨燕飞 制作/孙荣)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