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文明浸润一座城———写在济源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之际

2020-11-23 09:04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薛芳芳

  11月20日,首都北京。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济源经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了“三连冠”目标!拼搏中跨越,这是济源为“十四五”即将开局谱写的一个新乐章。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源自久久为功,济源人民以持之以恒的韧劲和执着,在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征程上不懈努力,不断追求城市文明的新高度。

  这份精彩的答卷,源自矢志不渝,展示了济源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文明理念深深扎根玉川大地,凝聚起团结一心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上下同欲 引领文明创建常态

  济源是一座具有文明基因的城市,驰而不息是济源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坚实基础。

  于广大市民而言,有着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大力支持创建工作。于高位推动而言,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谋篇布局创建工作,把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升创建工作水平,作为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作为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又富又美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现实需要,持续发力。

  一年又一年的文明创建接力,源于上下同欲的“合力”。

  因此,济源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面构建起全民参与、全域覆盖、全区同步的创建格局。

  健全完善了一整套保持工作长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示范区领导和各级各部门抓创建工作的主体责任,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抓部署、抓督促、抓落实。

  建立健全了多层面、全时段、广覆盖的督导机制,示范区创建办、文明办等分领域、分行业不间断巡查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实行“菜单式”交办整改。

  制定了一套科学的日常创建考核方案,《济源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交叉考核办法》《济源示范区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工作方案》等,将主创部门、窗口单位、镇(街道)等全部纳入日常考核范围,通过第三方测评、交叉考核等方式,促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健康发展。

  建立了社会监督队伍,邀请机关干部、市民、志愿者等代表组成志愿者队伍,对创建工作进行不定期巡查、检查。

  自上而下,部门协同、干群一心,汇聚起不竭动力,全区上下开展文明创建信心十足、底气十足、干劲十足。

  “靶向”发力 谱写创建为民华章

  济源是一座把文明从“抽象”概念转化到具体实践的城市,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靶向”发力,创造美好生活。

  在玉泉街道东城建安小区,干净靓丽的外墙、新加装的外挂式电梯,谁能想到这是一个有着20多年历史的老旧小区。小区75%以上的住户是老年人,除了硬件设施大幅改善,逐步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等也让居民大赞文明创建好。

  这是文明城市“五项”专项行动中的一项——社区环境专项治理。为把优质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社区环境专项治理行动统筹推进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未成年人服务中心等,倾力打造15分钟便民圈。对23个老旧小区进行整治,提升群众生活环境质量,让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和“四化”提升行动中,5个街道、产业集聚(开发)区对照台账任务,一项一项整治提升,立面整饰、牌匾规范、地面整修、管线规范、卫生清理、绿化美化……一条条街巷、一米米河道、一片片绿地的变化,推动背街小巷“脱胎换骨”。

  文明为城市赋能,也让农村悄然蝶变,致力实现全域文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中,11个镇以薄弱环节为突破口,聚焦重点难点,加快补齐短板,围绕“清、治、绿”三项重点工作,治农厕、治污水、治垃圾,实施“三清一改”、推进河流治理、推进乡村绿化,集中攻坚了一批农村环境卫生中的老大难问题,有力改善了农村面貌。

  交通秩序整治专项行动,公安系统全员上岗,全天候巡逻执勤,对不文明交通行为出重拳严执法,打造文明畅通、和谐有序的交通环境。

  爱国卫生运动深化拓展专项行动,聚焦农贸市场、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场所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持续开展消杀工作,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光盘行动,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靶向”发力中,群众收获了更多、更实在的幸福感、获得感。而这种幸福感、获得感,又推动着市民以主人翁姿态进一步投入到文明创建中去。

  价值引领 汇聚崇德向善力量

  济源是一座有爱的城市,一直以来注重坚持核心价值引领,让文明在人们心中扎根生长,最终内化成城市独有的气质与品格。

  每到周五晚上6点,银杏苑广场就会传出琅琅读诗声。这是玉川路小学家长志愿者自发组织的志愿者队伍在诵读正能量的文学作品,并向市民宣传文明创建应知应会知识。

  家长志愿者王小琴说,参与创建不仅仅是口号。为让口号变成行动,她和20名家长选择了《新愚公移山》《读中国》等18首诗歌,让学生和家长共同诵读,共同产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

  济源建成了示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中心,搭建了示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建立了辐射全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全区16个镇(街道),549个村(居、社区)全部挂牌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实现了文明实践工作向街道、居委会(社区)的全面延伸。更多各行各业的人群,以不同方式参与到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来。

  全区所有党员签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承诺书”,率先垂范参与各项创建工作任务,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全区1588个团组织积极开展“三报到两践行”活动,青春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凝聚“她”力量,区妇联充分发挥巾帼宣传队、爱心妈妈和心理志愿者团队的力量,参与基层各类志愿服务2600余场,受益群众26000余人。

  “红马甲”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文明单位、文明学校的志愿者走上街头和城区26个主要路口,协助交警执勤高峰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宣传文明知识等。

  更多市民也在争当文明创建的主力军,各个社区开展了“邻里乐、邻里美、邻里亲、邻里和”邻里守望活动。沁园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文化志愿者300余人在不同社区开展了“唱响沁园文明之歌,共建济源幸福家园”文化宣传活动;玉泉街道亚桥社区成立志愿服务网格员队伍,对辖区17个小区入户排查,发放调查问卷,清理楼道杂物。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宣讲就延伸到哪里。依托“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每年开展宣讲2000余场,受教育党员群众350000余人次。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市民文明健康好习惯行为养成行动,在公共场所开展活动33场次,受益群众5万余人次。

  城市之美,来源于文明的温度、道德的厚度。打开电视,翻阅报纸,一个个公益广告瞬间映入眼帘;走进公园、行走村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内容的村(社区)文化墙实现了全覆盖;大力选树道德模范、济源好人,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蔚然成风;编印《市民文明手册》等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

  在济源,处处能感受到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文明逐渐内化为城市发展的基因,外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

  以人为本 构筑宜居宜业家园

  济源又是一座温暖的城市,回望济源实现“三连冠”的文明创建历程,无不渗透着浓浓的以人为本情怀。

  家住建业森林半岛的李小琴是一位残疾人,她喜欢坐着轮椅逛公园。周边人善意的帮助、无障碍通道让她出行无忧,美好景色又愉悦着感官。用她的话说:“在济源这座城市,总有一种力量,温暖你我。”

  深化文明创建的过程,是厚惠民生、让群众生活更有保障、更加便利的过程——

  融合实施文明创建和百城提质,按照“创建引领、河湖连通、提升路网、拓展济东”的发展思路,认真做好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建设古轵公园、蟒河公园、济上园等公园,城市建成区公园、游园达到102个,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第三水厂、智慧城市指挥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河道生态治理、堤岸美化亮化工程全面铺开,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0.06%,中心城区承载力和带动力不断提高。

  新建中小学、幼儿园、高职中职、本科等12个项目,新增幼儿学位2500个,改造农村学校59所,推进教育扩容提质,打造10分钟“教育圈”。

  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建设23个医疗、保健、康养等项目,完善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健全医疗卫生体系,打造10分钟“康养圈”。

  新建社区篮球场、足球场等,新建提升世纪广场等慢行绿道系统40余公里,打造“一城二山二环三河”慢行绿道系统260余公里,建成健身站(点)700余个,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打造15分钟“健身圈”。

  新建12个“一站式”城市社区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集中便民服务空间“市民驿站”,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打造10分钟“生活圈”。

  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区公交车全年免费乘坐,为群众送去身边的便捷。

  政务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在全省率先推出政务服务“秒批模式”,启动“企业服务110”系统,设立行政审批“中介超市”。

  构建起区、镇、村三级联动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了群众办事“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问题。

  ……

  一路走来,城市的每一个改变,每一处提升,都是文明的无声浸润。接过“三连冠”的接力棒,济源将站在更高的起点,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扬帆新征程!(记者  史方方)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