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十三五 出彩路上,你我这样走过】“大交通”助推济源大发展

2020-11-19 09:38:28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薛芳芳

S307卫济线水运特大桥段 示范区交通运输局提供

济源453个建制村已全部实现村村通公交车

济源至洛阳城际公交开通

  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民生得改善,交通来开路。“十三五”期间,济源以大刀阔斧的魄力推动交通事业大发展,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从城区公交免费到村村通公交,从国省公路、农村公路建设整修到高速公路迅速扩建,一张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越织越密,不仅收获了济源人民交通出行的满满获得感,还收获了经济社会阔步前行的澎湃动力。

  城区公交全免费 为市民送去看得见的便捷

  改善公交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吸引力的重要举措。

  2019年,济源投入6300万元资金,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80辆。同年2月22日,一个好消息在济源不胫而走:城区公交全免费。

  一时间,该项便民举措成了济源人民热议的话题。“我第一天就来体验了。新能源车干净无污染,冬暖夏凉,我只要出行就乘坐它,确实又快捷又舒适。”市区公交全免政策的“忠实粉丝”李冬香说。她的一番话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十三五”期间,济源大力推进公共交通建设,先后入选全国“平安交通”建设示范市、全国绿色交通城市、省“公交优先”创建示范城市等,以实际有效的便民惠民措施,提升了济源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村村通公交 山区群众搭上幸福直通车

  11月的寒风吹进大峪镇陡沟村时,大山深处显得格外清冷,可村民李振山和他的同伴红光满面、兴致冲冲。“我们等车呢,一会就来了,车里可暖和了!”话音未落,一辆标识着“村村通公交”的红色城乡客运车便驶入了陡沟村,为凛冽的冬日平添不少暖意。

  “这车直接开到市区了,我中途不用换乘别的交通工具。”67岁的李振山一坐上车就迫不及待地向记者介绍起村村通公交的各种好处。“村里通车前,我想去趟城,至少得步行5公里才能找到一个乘车点,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坐车,票价便宜,用时还少。”宽敞的空间,舒适的座位,李振山和同伴说说笑笑间便到达了目的地。

  陡沟村是济源实施村村通公交的一个缩影。截至2019年年底,济源453个建制村已经全部实现了村村通公交车。村村通公交拉近了城乡距离。进出方便后,李振山还在市区找了份不错的工作,日子越过越红火。

  济源山区面积占比约88%,交通建设对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等意义重大。“十三五”期间,济源累计建设县乡农村公路306公里,改造危桥500延米,实施安防工程360公里。目前,济源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了1952公里。199台车辆依托44条客运班线,将所有行政村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张四通八达的“山区交通网”。

  交通再升级 构建济源经济腾飞新格局

  2020年9月23日零时,随着山西省阳蟒高速公路顺利通车,济源至阳城高速公路(以下简称济阳高速)济源至豫晋界段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济阳高速全线通车。

  据了解,济阳高速济源至豫晋界段是河南省“十三五”交通工程重点项目,全长近20公里,北起河南与山西交界的牛角洞附近,向南穿越王屋山,与菏宝高速公路相接,是目前河南省桥隧比最高的项目,也是当时河南省建设的地质条件较复杂、建设难度较大的高速公路项目之一。

  同时,济阳高速济源至豫晋界段作为连接河南、山西两省的重要省际通道,连接晋、济、洛高速公路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豫晋两省物资和文化交流,改善区域投资环境,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通车改变了济源到山西阳城不直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实现了济源至阳城40分钟的快速通达,对今后交旅融合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济源示范区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明杰说。

  交通便利带动经济发展。回顾“十三五”,短短五年时间,济源全力推进河南省“公交优先”示范市创建工作,率先在全省实现城区公交全免费;积极创建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市,所有建制村实现村村通公交;全力配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开通济源至晋城、济源至洛阳城际公交,全程高速,票价均为5元,受到三地群众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相继完成S240济邓线市区至坡头段、G327连固线罡头至李八庄段、S307卫济线济源境改建工程3条一级公路升级改建;积极开展交旅融合全域旅游规划,先后实施了S308西二环至水洪池段、王屋山风景区至林山药王隧道段、沿黄河旅游道路邵原至下冶段等旅游通道建设;率先在全国开启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建设,先后建成了10多个停车休闲观光区,在全省范围率先开启交旅融合新发展模式等。

  如今,纵横交错的交通路网连通城乡,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也串起沿线产业资源,打通了经济循环的脉络。一条条公路,成了一条条希望路、致富路、幸福路,带着群众通向更美好的生活。(记者 宋明洁 文/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