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玉川产业集聚区 > 正文

玉川产业集聚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

2020-11-07 09:24:26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济源网讯(记者 武迪 通讯员 张娜) 日前,国家工信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绿色园区”名单,玉川产业集聚区名列其中。这是玉川产业集聚区持之以恒坚持绿色发展的成果,标志着集聚区乃至整个示范区绿色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对玉川人而言,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是从根本上破解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提升城乡生态文明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是集聚区提升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强污染治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举措,是落实节能减排、建设国家低碳城市的必然途径。

  如椽巨笔,擘画发展蓝图。近年来,玉川产业集聚区立足有色金属及新材料、资源循环利用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千亿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和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构建以铅锌铜为主循环的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工业固废、废水、废气综合利用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以及绿色建材产业链耦合共生的玉川特色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体系,实现了废气、废水、废渣的综合利用,走出了一条绿色循环发展之路。

  培育壮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在有色金属撑起的这片资源荟萃、活力迸发的新天地里,玉川产业集聚区围绕有色金属主导产业,以铜深加工产业园、锌深加工产业园建设为依托,重点承接白银、铅、锌、铜等产业项目,逐步拉长产业链条,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向新材料产业方向发展。其中,豫光再生铅资源循环利用及高效清洁生产技改项目,在铅冶炼行业中发展成为装备技术、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标杆;银粉中试车间建设项目与硝酸银项目运行后,将实现年利用白银1000吨,推进白银产业向银粉、银浆、银线等新材料产业发展。

  强力推进静脉产业园建设。静脉产业园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为特征的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对于主导产业永续发展、实现各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城乡环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玉川产业集聚区以被命名为“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河南省静脉产业园”为契机,规划了包括豫光再生铅闭合生产线项目、海中环保科技公司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一般固废危废项目、中亿科技10万吨/年有色冶炼废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等在内的4大类15个项目,促进各类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现变废为宝、永续利用。

  加快交通物流园建设。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玉川产业集聚区积极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综合物流园和铅锌指定口岸建设,打造“低成本、快速度”现代物流体系。目前,玉川物流园已被中国铁路总公司确定为LNG罐箱首批试运接卸站。

  提升企业创新意识。企业创新,离不开各类要素集聚。玉川产业集聚区以被列入“全省专利导航实验区”为抓手,搭建平台,与广州奥凯、苏州智慧芽等互联网公司签订服务合同,引导企业积极创新。目前,玉川产业聚集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家,专利305项,省级研发中心3家、市级研发中心12家。

  几年来,玉川产业集聚区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硕果累累:协助企业实施豫光再生铅搬迁技改、豫光锌业环保技改、中联水泥超低排放改造、联创化工生产系统综合节能改造等一批绿色化改造项目,辖区各项污染物排放量实现持续下降,获评“全国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园区”;盘活利用1000余亩存量土地,辖区内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7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在90%以上,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90%,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在95%以上;以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导的绿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绿色产业增加值占园区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6.1%,产业结构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达30.8%,污染物排放量逐年降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制定“绿色园区”发展规划,建立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绿色发展步入规范化、精细化轨道,豫光锌业、联创化工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下一步,玉川产业集聚区将严格按照工信部要求,大力宣传绿色制造先进技术和典型做法,按年度发布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报告,充分发挥国家级“绿色园区”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引领本地区制造业绿色转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