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老乡家里看小康】产业发展书写槐姻致富传奇

2020-11-04 10:52:56来源:济源网责任编辑:薛芳芳

峪镇槐姻村全貌

大峪镇槐姻村党建广场

村民姚玲香在察看甘蓝制种育苗情况

  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个村的名字就因这个传说而起。这个传说就是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董永和七仙女以槐树为媒,结为夫妻。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一千古奇缘,建了一座庙,庙的梁、檩、椽、门、窗皆用那棵老槐树所做。这座庙就是至今尚存的槐姻庙。围绕槐姻庙形成的村落,就是大峪镇槐姻村。槐姻庙前由老槐树根发起的新槐树,如今树干已一人合围,枝繁叶茂。

  董永与七仙女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幸福生活就是百姓所向往的。槐姻村村民姚玲香现在就过上了比董永和七仙女还要幸福的生活。“现在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美美,有吃有喝有事做,生活充实,心情愉快。我认为这就是小康生活。”姚玲香开心地说。

  姚玲香家有5口人,除了现在村里住的两层楼房,还在市区买了12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现在收入高了,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要问我收入从哪里来,这得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姚玲香说。

  姚玲香家有7亩多地,之前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完全靠天收,一年下来没有多少收入,孩子上学都成问题。

  2004年,姚玲香见娘家村子发展蔬菜制种收益不错,就想在自家的地里试试。于是,她争取了一亩甘蓝育苗种植到不太好的地块里。“这块地之前一年两季的收入不过五六百元,那年甘蓝制种一下子就收入8000元,一亩地的收入超过了其他五六亩地的总收入,这让我惊喜不已,也惊动了邻居。”姚玲香说这些时显得有些激动。第二年,她就带动2户村民也种植蔬菜制种。第三年,更多农户参与进来。直到现在,槐姻村有30余户农户种植蔬菜制种,种植面积达200余亩,亩均收入超万元。姚玲香除了种自家的地,又流转了10余亩地发展制种产业。在她家院前,她开心地整理着一片已经育好的甘蓝苗。“这些苗马上就可以栽到地里了,可以栽4亩左右。”姚玲香介绍。青绿的甘蓝苗生机盎然,映着姚玲香幸福的面庞。

  姚玲香的爱人是乡村电工,负责几个村的用电,一个月的工资收入有3000余元。女儿研究生毕业,现在在安徽一所大学教学,已经成家,去年刚添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儿子大学毕业正在准备考公务员。

  来到院子里,姚玲香和女儿,还有85岁的婆婆,一起逗乐可爱的双胞胎,笑得合不拢嘴。一幅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的幸福画面映入眼帘。

  在村里的池塘边,村民李天海在钓鱼。听说记者要采访,他收起渔具带记者去往他家。

  李天海家院子里收拾得非常干净整洁。宽敞的客厅里,空调、彩电一应俱全。李天海打开了环绕音响,优美的歌声回荡在客厅。“我喜欢听歌,所以专门购置了一套音响,听听看音质怎么样?”李天海笑呵呵地问。

  一看家里没有其他人,记者正想问。李天海说:“我老婆和孩子都住在城里。因为家里有产业,我一般都是城里和村里两头跑。现在有车,路也好,十分方便。”

  记者注意到,李天海客厅的桌子上摆满了玩具车。“这些都是小外甥玩的,我也喜欢车,可以说这一生和车结下了不解之缘。”李天海说。原来,李天海年轻时就是一名司机,为别人开车。成家后,他入了党。通过学习,他了解到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他想,群众想要过上小康生活,必须致富。作为党员,他要带头致富,给大家做个好榜样。由于爱车,经过多方考察,李天海购置了一台装载车和一台挖掘机。如今,每年仅装载车和挖掘机的收入就超20万元。“我一个女儿一个儿子。1993年,我家的收入不足3万元,现在翻了三番也不止。”李天海笑呵呵地说,“接下来就该筹备孩子的婚事了。装载车和挖掘机都有专门的司机开,我闲着没事就钓钓鱼,你说这日子舒不舒心?”

  “党建引领、产业先行。党员带头干,群众加油干,这样不富都不行!”槐姻村党支部书记陈家云说。

  槐姻村12个居民组379户1639口人,穷山僻壤,发展产业是之前想不都敢想的事。全村1万余亩地,荒坡地就占8000余亩。这荒坡地别说种庄稼,树都难长。现在不同了,槐姻村的山山岭岭上,被密集的太阳能板覆盖了。一排排,一片片,在阳光照射下,太阳能板反射着迷人的光芒,成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原来,这是光伏发电产业。光伏发电让槐姻村的荒山变金山,带来集体收益近10万元,村民也有了土地流转收益。

  陈家云带记者来到一处山头,这里已经平整为观景台。在观景台上,向下一望,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出现在眼前。一边一排排蓝顶的棚子整齐地排列,一边挖掘机、装载车轰鸣,一整座山体被劈开。这是济源伟恒生态观光牧场项目施工现场。“项目占地面积1500余亩,总投资达3亿元。目前,已经进驻奶牛近千头。今年10月底可正常投产。”陈家云说,“对村里来说,这一项目将吸引大量村民就业。同时,我们将和项目方沟通,积极发展牧草种植产业,拉长产业链条,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振兴乡村。”

  蔬菜制种、花椒种植、光伏发电、奶牛养殖……产业发展让槐姻村群众手里有钱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居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幸福指数持续提升……槐姻庙前,传说依然美丽;槐姻村里,传奇正在书写!(全媒体记者 王彬 王鸿斐 王虎军)

  记者手记: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新要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槐姻村走出了产业振兴、产业致富之路。

  思变求新,聚势共赢,槐姻村党员干部齐带头,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不减,群众致富的脚步就不会停。

  土地增效、农民增收,让荒山变成金山银山。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相信槐姻村干部群众将继续深化改革,盘活要素资源,激发发展活力,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幸福乐园,过上小康生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