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开学第一课:节约是美德 安全记心间

2020-09-03 11:21:44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薛芳芳

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画

交警为同学们讲解交通安全知识

老师在讲解古诗《悯农》

  新学期,新气象。9月1日,济源不少中小学、幼儿园迎来开学第一天。安静了一个假期的校园又热闹了起来。

  新的学期开始,开学第一课也如约而至。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让同学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济源不少中小学根据学校自身情况,纷纷推出了精心设计的开学第一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拒绝浪费,争做节约宣传员

  “同学们,你们知道平时吃的米饭、面条是怎么来的吗?”

  “老师,我知道。米饭是水稻加工而来的,面条是由小麦加工的面粉制作的。”

  9月1日上午,在济水东园学校五年级七班的教室里,出现了这样的一段对话。

  班主任李丽听了学生们的回答后,肯定地点了点头,说:“不管是水稻还是小麦,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植的。夏天最炎热的时候,农民伯伯也会在地里辛勤劳动,让农作物能够茁壮成长。”

  随着老师的讲解,黑板前的大屏幕也切换了画面,出现了古诗《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李丽的讲解下,同学们理解了这首诗的含义,也深刻感受到了农民在种植粮食时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农民伯伯种地非常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平时吃饭要做到‘光盘’,不剩饭。”

  随后,同学们通过多种形式表达了自己争做节约宣传员的决心。有的同学将“光盘行动”用笔画出来,有的同学将“节约粮食 从我做起”写下来,也有的同学用手抄报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节约粮食”“光盘行动”的理解。

  “以后我要不浪费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生荣一霖说。

  记者了解到,除了开学第一课,不少学校还通过发放“节约粮食 光盘行动”的倡议书,开展志愿活动等形式,将节约粮食的观念,深深刻在同学们的心上。

  安全无小事,筑牢校园安全网

  “同学们,如果你过马路时,遇到红灯怎么办?”9月1日上午8点,在五龙口镇实验小学的校园内,来自示范区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第五大队的民警,给全校同学上了一堂生动的“交通安全第一课”。

  课堂上,民警根据学校周围交通的实际情况,结合同学们的年龄特点,采取一问一答、现场提问、抢答等方式,向大家讲解了交通信号灯的用途以及关于文明骑车、文明行走、安全行走的交通安全知识。

  “同学们年龄比较小,对于一些交通安全隐患不能正确认识,会出现上下学追逐打闹的情况。”第五大队的民警说,他们结合一些实际案例,让同学们认识到横穿马路、骑自行车双手离开把手、攀扶其他车辆、互相追逐打闹等行为的危害性,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

  记者了解到,不少学校开展了关于校园安全、出行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安全教育,普及突发事件应急知识,提高同学们自护意识和自救能力。

  “孩子的安全,牵动着不少家长的心。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安全意识,我们平时就非常重视安全教育。”济水一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新生军训期间,学校邀请了济源消防救援支队的队员为同学们讲课,让他们全面掌握消防安全知识。

  日前,示范区教体局下发了《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教育体育局办公室关于做好秋季开学前后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安全大检查、预防溺水、校车安全管理等九个方面的工作,做到不遗漏、不走样,扎实推进秋季开学工作。(记者  王峰 通讯员 王运奇 姚卫东 文/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