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不下山里的老人”——乡村医生薛应梅20年的坚守
关注济源网微信
薛应梅
薛应梅向村民宣传健康知识
一条条泥泞小道见证了她的博大胸襟,一张张处方诉说着她行医数十载的感人事迹,一个个乡亲的眼神传递出对她的信任和感谢……作为大峪镇仙口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从20岁的青春年华到如今40岁的不惑之年,寒来暑往,薛应梅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户,用妙手传递着一名普通村医的赤子情怀,用仁心写满了人间大爱。
心系乡亲 扎根农村卫生事业
在大峪镇仙口村,薛应梅的名字妇孺皆知。平日里,村民们身体不适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找她看病。作为一名行医20年的乡村医生,薛应梅兢兢业业,对待病人如亲人,始终把医德作为行医生涯的灵魂。她的医术远近闻名,亲切的态度更是受到村民赞扬。
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保障父老乡亲的健康,是薛应梅一生的追求。“当时农村缺医少药,老百姓生病只能硬撑着,听天由命。凭着年轻人的一股冲劲,我下定决心要学医,力所能及帮他们减轻痛苦。”薛应梅说,凭着这个信念,2001年她从学校一毕业就来到了仙口村当村医,走上了漫漫行医之路。
自从当上乡村医生,谁家有人感冒或者肚子疼,薛应梅就背着药箱马上出诊。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电话号码从未更换,村民家门前的牌子上写有她的手机号码,这是为了让生病的乡亲们能第一时间联系上她。
“有时候我一晚上出诊好几次,遇到棘手的病人,晚上一夜都睡不上觉,有时刚端上一碗饭,没吃一两口就被病人叫去了。”薛应梅说。20年来,薛应梅的行医足迹遍布仙口村的每条小道。在从医的过程中,她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赢得了乡亲们的信赖。在她的管理下,仙口村卫生室已为全村520余名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
行医20年,薛应梅经历了许多变化:自己家简陋的治疗场所变成宽敞明亮的卫生室,经她接生的孩子现已成年……然而,她的认真尽责、好学上进、医者仁心的品格,20年来却始终没有改变。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只要乡亲们一个电话,她提起药箱就走,随叫随到。在乡村多年,谁家有几个孩子薛应梅都清楚。由于她的倾心付出,乡亲们见到她都会热情地邀请她到家里喝水、吃饭。
医者仁心 服务百姓无怨无悔
忙碌,是薛应梅的生活常态。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健康扶贫工作也变得愈发重要和艰巨。她经常上门走访,到贫困户家里了解情况,详细介绍各级健康扶贫、医疗、报销比例等相关扶贫政策,并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每到季节轮换,联系老病号,询问他们身体状况,为患者送去免费健康体检、测量血压血糖等医疗服务,走村入户定期随访成为了她的日常。她说,要让贫困户真正了解和享受健康扶贫惠民政策,希望他们早日脱贫,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家庭医生签约制服务推行后,薛应梅更是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主动挨家挨户向村民讲解家庭医生服务内容,完成全村签约人数400余人,对居民进行更全面的服务,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一些行动不便的居家对象提供上门服务,服务群众满意率100%,真真切切尽到了家庭签约医生的职责。
有一次正值寒冬腊月的夜晚,薛应梅突然接到贫困户张开红的电话,其家人告诉她,张开红呼吸困难,哮喘病复发。情况紧急,尽管外面下着大雪,薛应梅还是立马放下手头工作出发了。“当时雪大路滑,眼看就要到村民家了,在过桥时,车子突然失控,差点连人带车摔倒在地,我顾不得那么多,带上药箱急匆匆来到张开红家,为他送上救命药。”薛应梅说。
“薛医生负责任,是我们仙口村老百姓眼里的好医生!我们老百姓信得过她啊!”村民赵功政,常年患有偏瘫,说起薛应梅医生多年如一日,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冬上门给他看病,总会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她就像我的亲闺女。我每次去看病,她都是那样热心、体贴,细心而周到,我们全家人感动得不得了!”
其实,薛应梅上有年迈的公婆,下有两个儿子都需要她照顾。夹在病人和家庭中间的她也曾受过不少委屈,但依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年冬天,得知李秀英身体突发不适,她不顾严寒带着血压计、血糖仪亲自到家中去看望老人,为老人诊疗,在详细询问老人病情和近日状况后,及时用药救治。病情缓解后,老人紧紧握住她的手热泪盈眶地说:“闺女,多亏有你!”
“我也是大山出来的姑娘,知道老百姓离不开我,我也放不下山里的老人。”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的是薛应梅的真心。
逆行“超人” 筑起村民健康防线
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她每天奔走在乡村的田间小路,敲响每一户有外地返乡人员的家门,给他们测量体温、宣传政策,并叮嘱他们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出门。她衣服淋湿了顾不上换,累了乏了就趴在桌子上稍微眯一眯眼,稍作休息继续忙碌。薛应梅说:“作为一名村医,面对疫情,能用我的行动服务村民、服务社会,是我的光荣。”
疫情在前,责任在肩。作为乡村医生的薛应梅,身着白大褂走遍仙口村的村头巷尾。她每天重复最多的就是“家里有没有外省回来的”“有没有发烧发热的”“最近千万不能出门,都在家好好待着啊”“一定记得有任何症状要及时联系我”……朴实的话里包含对村民的关心和紧张。背起装满体温计的医疗急救箱,她又开始了一天忙忙碌碌、挨家挨户的摸排工作。
进村入户,一天三趟给外省返乡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登记备案,她特意叮嘱村干部:“不要和外省回乡人员频繁接触,保持距离询问就可以了,测体温的事儿我来做,你们就不用管了。”寥寥数语,温暖了所有人的心。她也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但在疫情面前,全然不顾、挺身在前。
疫情期间,由于村里道路被封,好多村民需要药品却难以出门。一个电话,薛应梅就要来回走上十几里的山路为村民送药。因脑出血导致偏瘫的王春香家属打来电话急需药品,需要送药上门。山路又险又窄,她开着车行驶在两米宽的小路上,当到王春香家的时候才发现手脚已经麻木了。家属看见她,不停地感叹,真是遇上好人了。
二十载春去秋来,薛应梅凭着好医术好医德,得到村民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她把一生中最好的青春、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这块乡土,早已在这里深深扎了根,成为大家心中最信赖的健康使者。(记者 杜婷婷 通讯员 卢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