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网讯(记者 史方方)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3月25日,记者从济源发展改革和统计局了解到,2019年,济源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持续提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收入分配格局持续优化,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济源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连续提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收入突破2万元。2019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达到20235.4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071.4元,居全省第二位。分村看,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元村达到201个,同比增加6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8.3%,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
二是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全国。2019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7%,分别比全省(9.6%)、全国(9.6%)高0.1个百分点。
三是城乡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2019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38.5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78,同比缩小0.03。
四是居民消费高质量增长。2019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14112元,增长9.85%。其中,教育文化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和其他用品服务支出增长最快,分别增长19.0%、25.1%和118.1%;交通通信对消费支出贡献率最高,达29.3%,增长15.5%。
调查显示,工资性收入仍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第三产业是人均经营净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撑,财产净收入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新生力量,转移净收入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后起力量。
当前农村居民增收的主要支撑因素表现在四个方面: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为农村居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环境。示范区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运行。2019年,示范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4.84亿元,同比增长4.2%,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农民工就业形势良好,为农村居民增收提供了稳定动力。示范区搭建创建孵化园,引导创业,促进农民工返乡就近就地就业,建立返乡下乡创业实名制信息台账,对20个有示范性的返乡创业项目进行资金支持。目前,全区返乡下乡后实现创业的各类人员有2万余人,直接带动就业3万余人。
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发农村居民增收活力。示范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功创建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先行试点工作,并积极启动;积极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工作,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金额8000余万元;持续推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工作。目前,全区行政村(居)有经营性收入的村达440个,占84%。
精准扶贫力度持续加大,保障转移性收入较快增长。示范区积极探索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2019年59个贫困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计891万元,较2018年增收35%,村平均经营性收入达到15.1万元,经营性收入在10万元及以上的村达到40个,探索出了产业发展型、现代农产品加工流通型、“互联网+”现代农业型、休闲旅游型等多种发展模式,有效促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
(原标题:农村居民收入持续提速 城乡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收入分配格局持续优化 济源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得到提升)
示范区实现了胸痛救治单元全域覆盖,打通了胸痛救治“起跑一公里”和急救网络“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内胸痛患者搭建起了一条高效、畅通的“生命绿色通道”。
2025-04-30连日来,王屋路升龙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昼夜奋战,以“两班倒”作业模式抢抓工期。
2025-04-304月27日至29日,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以“血脉相连传递温暖”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以热血为纽带,以爱心为桥梁,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大爱精神。
2025-04-30截至2024年,济源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助学善款600余万元,精准帮扶脱贫享受政策户、低保户、重残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3500余人次,用慈善力量筑牢教育公平底线。
2025-04-30为营造文明和谐、安全舒适、有序宜人的旅游环境,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