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起丨探访防控一线的检疫“老兵”
关注济源网微信
1月31日5时,鹤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疫检测中心副主任王瑞兴走出PCR(基因扩增)实验室,结束了对43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样本的核酸检测工作。
在负压环境下连续工作近7个小时,普通人根本无法承受,连王瑞兴这样的“老兵”也头昏脑涨、浑身乏力,但令人欣慰的是,这43个疑似病例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此时,如能回家洗个热水澡、舒舒服服睡一觉该有多好。但王瑞兴做不到,他只能回办公室凑合着眯一会儿,8点又将开始新一轮疑似病例样本的接收及检测工作。如此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在鹤壁市疾控中心卫生检疫检测中心已持续长达12天。
“我们中心主要负责接收县区医院采集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样本,通过试剂对其检测和复核,判定是阴性还是阳性,之后再将结果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王瑞兴告诉记者,作为防疫工作关键的“判案者”,他和实验室的同事们不敢有任何松懈。
1月中旬以来,为确保疑似病例样本及时得到检测,该中心的工作人员需要24小时待命。遇到检测样本数量较多时,别说休息了,哪怕站起来伸伸腰、活动活动颈椎,对他们来说都是奢侈的。
“进实验室前需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防护服穿脱都很麻烦,每次检测短则4个小时,长则七八个小时,为了尽量节省时间、避免离开实验室上厕所,大家都不敢喝水。”王瑞兴说。(河南日报记者 郭戈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