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天地 > 正文

香椿沟一念

2020-01-10 11:16:09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李亚红

  在香椿沟,与店家梅儿说起村名的由来,她说村名不仅是因为香椿沟的香椿树多,更是因为香椿的品质好。至于品质如何好,她只是简单地说好吃。就这好吃二字,就足以让我对梅儿刮目相看了。她的潜台词应该是,香椿沟的香椿色红味香,视之色秀,品之生香,余味悠长,或不止仨月吧。当下,虽不是吃香椿的季节,但这被当地人称为红油香椿的极品美味却是个念想,为以后再次造访香椿沟埋下了种子。

  冬天的山,灰秃秃的,虽山势仍然惹人注目,但总让人觉得萧索。在去香椿沟的路上,初次去的人自然渴望对香椿沟有所了解。就说这个梅儿吧。有人说梅儿是个单身女人。荒山野岭的,一个单身女人开着一家店,是够不容易的。见到梅儿,感官素描出的是一个微胖身材、圆乎乎脸盘的颇显精干的中年妇女模样。她一边招呼大家,一边操持着手中的活儿,风轻云淡,让人看不出有更多的故事。因为一路上大家的种种猜想,我便不自觉地将那些猜想拿来与她比对。来过的同伴,在路上就给她打电话订了饭——是素焖小米饭(与獾肉小米饭相比,荤素之间,每个人只是10元20元之差,反正都是管饱的)。大家盛好饭,便端着碗到麦场边上一字排开,坐在平躺的一根大树桩上,边晒太阳边吃饭,闲扯之间,似乎又回到了童年。

  我与山猫抽暇到房间里与梅儿闲聊。她落落大方:名字叫尹素梅。村里人都叫她小梅(队友一致认为称梅儿显得亲切,就称她梅儿吧)。少女时代,她从这个小山村走出去,嫁人,打工,自己做生意,一路故事。显然,如今的她已不是当初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世风粗粝,或让一个原本柔弱的女儿身不得不硬起心肠,挺起脊梁。我打趣说:“是不是你村里过去有一个小名叫香椿的小姑娘?她童年时小脸蛋红彤彤的,如香椿沟的红香椿芽儿,后来这个村才叫香椿沟的?”“是香椿沟的香椿品质好呵。”她回答。也许,她并不知道我的用意。说起她回娘家来经营农家乐,我故意问她是不是与爱人一道回来的。她说是她一个人回来的,并不解释为什么是独自杀回这个荒凉的小山村来“开疆拓土”。

  回来开农家乐,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中想成就一番事业,或是仅仅为了谋生,抑或纯粹是一种情怀,如《瓦尔登湖》的作者那样;或者只是一种感情上的背离与重生,抑或一种农家小院的庭院情结……吃饭间的闲聊,突然要思考这么多内容,她自然是应接不暇。在一旁吃饭的山猫,善解人意地把话题回归到她当初回来开店的背景上:2016年,207国道济源到晋城段封路大修,这条国道如今已改名为208国道了。这次封路改造,一封三年,围绕国道做生意的商家或因之而受到影响,不得不改弦易张,另谋生路。或许也是在这种被动的转型压力下,梅儿窥到了户外这个商机——国道封了,但一些户外活动还是照样进行。她进一步疏通了这条通往香椿沟的驴行线路,并着手于这个主要服务于户外驴友的农家乐生意。她应该费了不少周折,才有了如今这样的局面,可以同时提供几十个人吃住。几年下来,倒也还算满意。

  2019年10月份,208国道通了车,去香椿沟也可以开车走国道从道宝河过来。但从晋豫交界处泊车,过白龙河攀爬上山,到香椿沟吃顿饭,消停一会儿再悠下山,仍是首选的休闲路线。周边甚至更远一些的户外人,似乎约定俗成地享受这种探访香椿沟的方式。香椿沟属于三河古镇道宝河大队,距离道宝河10多公里。问及她经营这家店期间最棘手的事情,她说是吃水问题,好在镇上后来在这儿修建了两个蓄水池,基本上把吃水问题解决了。现在农村大的公共设施基本上都建设到位了,但入村进户对接处的最后一点点活儿,恰恰是致命如咽喉般的关键点儿,否则一些政府投资就接不上民生的地气儿。她显然是感激政府的,一个看似很个人的事儿,背后或许都有政府的默默兜底。

  饭后,我们沿着通往道宝河村的公路去观景台,据说一路上有观音堂、定录、景全、大奎等几个小村子,而观景台在定录村口。观音堂、定录比香椿沟房子多,但都几无人烟。据说每个小村子都有沿沟而下的山间小路,可以下到沟底出山去,让人感叹世上真是阡陌纵横,交相沟通,有人烟的地方,就有交流。我们到定录的那个观景台是要看大圆圈的。所谓大圆圈,是指208国道的一段立交互通的呈圆形的道路,构图恰好是一个周周正正的大圆圈。大圆圈,最开始是摄影师镜头下漂亮的一组照片,夜景灯光辉煌,轮廓清晰,白天车流涌动,动感十足,遂引起人们好奇——身边竟然还有如此吸引眼球的交通杰作。其后,再经过摄影师与户外人等不同途径不同方式的传播,大圆圈很快就成了当下时髦的网红打卡地,让我等艳羡已久。

  在定录这个观景台上,却找不到照片上大圆圈的完整身影,只是几个弧形的片段,穿山越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虽略有遗憾,但也颇为震撼。后来,我才知道那些大圆圈照片或是从龙门那边拍摄的。时下来香椿沟,很多人是冲着看大圆圈来的。虽然梅儿的小店也要光顾,小米饭、捞面条都挺香的,但是大圆圈有意无意间确已丰富了这里的人文景观。梅儿说,观景台不知是谁投资修建的,但大圆圈附近一条下山的路,是她父亲用一个冬天的时间才修通的。香椿沟有今天的户外人气,梅儿应该功不可没。

  这次走的是一个环线。停车于晋豫交界界牌处,再折返近千米,从西侧上山。梅儿说长岭自古是条龙山,山势陡峭。果然,我们一入山便发现山势急遽拔高,如此回环三番,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当我们与周边如桶壁如龙头一般的山峰比肩而立时,香椿沟的房子就渐次越过山顶的林梢,映入眼帘。沿途有几个天然形成的由凸出的岩层错落叠加而成的观景台,我们便停下来拍照,一边休息,一边欣赏雄伟的山势——是可以拍出一些或险绝或独特的绝佳照片的。冬天的北国,太行山光秃秃的,没了树叶的遮掩,山的骨架就充分显露出来,如酒后男人吐露的真话,是瘦硬的,是高耸的,是竣厉的,是伟岸的,是萧索的,是隐忍的,是酝酿着春天的故事的。

  最陡的一段叫龙脊,有几处直上直下,十分险峻,堪比嵩山。玉树说,这几处崖壁原来只是勾着根拐杖般的树枝,作为驴友上下的凭借,现在崖壁上已固定了铁丝捆扎的简易木梯子,看木材上冒出的新茬,料想木梯应该搭成没多长时间。即便是搭着梯子,但几乎垂直得没了斜度,挂在悬崖绝壁上,依然让人心惊胆战的。人间的事儿难两全,爬大山,想没有一点儿风险,很难。就像那些年的长江黄河漂流、雪山冰川登攀,怎么能没有风险呢?风险常在,规避的唯一秘诀永远是小心再小心,周全再周全,而不是把自己变成温室里的花儿,花拳绣腿,卿卿我我。大好河山,风光无限,种种的美好里,风险永远如影随形。尽可能地规避,少一些诸如许褚赤膊上阵式的生猛,剩下的就尽可交给上天与好运了。

  大家对梅儿有了一些了解,知道了她的一些不易,尤其是对一个单身女人而言。返程途中,我们的话题里,自然都希望她生意好一点儿,以后身边有一个好的帮手。在红油香椿飘红的季节,再相约到这里吃梅儿的香椿炒鸡蛋,一半是为放飞身心,一半是为了照顾她哪怕只是一丁点儿的生意或人气。天无绝人之路,人人都能付出一点儿善念与善行,这世上的美好或者就会如乘数效应般放大并光扬。

  挽个结: 8点30分上山,8点50分至龙脊第一观景台,9点10分至龙脊第二观景台。11点多,到香椿沟,赏小村风光,然后是梅儿时间、午饭时间、小憩时间……下午1点多返程,近2点到大圆圈观景台,随后由定录与香椿沟交叉口处下山,近3点到山底国道旁泽州猕猴保护区牌子下,不远处是凌空横穿国道的专门给猕猴走的空中通道。

  此行,是2019年最后一次爬山,于12月29日。(刘帆)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