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中增强高质量发展软实力——五论贯彻落实示范区党工委一次全会暨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
关注济源网微信
文化是一座城市延续文脉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座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更是市民自信心、自豪感的重要支撑。示范区党工委一次全会暨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强调要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为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济源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要在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征程上昂首阔步,在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济源出重彩的进程中谱写绚丽新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应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激发文化动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
坚定文化自信,讲好济源黄河故事。传统文化的根基越深,发展的底子就越厚,可讲的故事也就越多。河南黄河上千里,最为眷顾是济源。济源的文化资源根植于黄河文明的沃土,发芽于此,生长于此,繁茂也于此。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要把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作为重要使命,主动融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积极对接黄河母亲地标复兴工程,深入挖掘大禹治黄治济、愚公移山、河清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在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中体现济源元素、唱响济源声音。
增强文化自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于如何继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我们要坚持守正出新,以济源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依托,以王屋、济水为根,以愚公移山精神为魂,深入实施愚公移山精神传播工程、济水文化循脉工程、文化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红色文化弘扬工程等,推动卢仝煎茶艺、王屋琴书等非遗文化融入现代日常生活,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起来。
激发文化动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要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开封近年依托历史文化名城,做强文旅品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35%。文化旅游业已成为开封的城市品牌、“柱石”产业。我们要以“一山一水一精神”为品牌,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资本等深度融合,对接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加快建设王屋山文化产业园、济水文化产业园等产业园区,积极发展文旅融合新业态。
文化“看似柔弱”,但“润物无声”的力量厚积薄发。长久以来,济源正是不断厚积这样的力量,才屡开风气之先,数度引领风潮,屡当河南的排头兵、先行地、示范区。迈进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出新,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成为济源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在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济源出重彩的进程中谱写绚丽新篇的必然选择。(济源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