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网讯(济源日报记者 任浩浩)记者从我市相关部门获悉,近年,我市以本土企业为依托,着力探索蔬菜制种产业扶贫新模式,已累计带动1.5万余户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助力30余个贫困村成功蜕变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村、样板村。
完善订单经营模式。我市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使种子基地订单化比例达到100%,并对贫困户给予180元每亩的生产资料补助,极大增强了农民发展蔬菜制种产业的信心。
建立风险保障机制。我市结合蔬菜制种保险,对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减产给予300元至1000元每亩的补偿。一旦有大灾大难,相关部门与保险公司对接,及时赔付农户损失,助力农户快速恢复生产。
创新绩效管理制度。对所繁育种子达到合同约定优良质量标准的,我市相关企业给予农户400元至1600元每亩的奖励,受益农户则占制种农民总数的65%左右,基本实现了对制种农民的“二次分红”。同时,相关公司还积极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制种比较效益。目前,蔬菜制种每亩单季收入一般在4000元左右,最高可达1.8万元,是原来种粮食作物的4到20倍。
10月10日,记者从示范区财政局获悉,1至9月,济源通过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系统发放补贴项目68个约4.1亿元,涉及民政、教育、农业、住房、交通等民生领域,惠及群众62.4万人次。
2025-10-13“亩产达481公斤,产量喜人!”“很激动,又是一个好收成。”……近日,由示范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检疫站、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农技专家组成测产团队,深入五龙口镇碧溪种植家庭农场,对百亩高油酸花生示范田开展现场观摩与测产。
2025-10-13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活动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2025-10-13近日,示范区出台《关于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聚焦科技创新,从强化产业集群培育、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技术创新应用、推动企业改造升级、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等5个方面发力,助力示范区打造产业强市、创新高地。
2025-10-13假日经济是观察消费市场的“温度计”,更是丈量经济活力的“标尺”。
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