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庄村西北部的山中有一口古泉,名为白鹤泉。不论旱涝,泉水四季长流,泉水清甜可口,滋养着附近的村民百姓。”近日,在获知我市开展“找泉爱泉护泉”行动后,思礼镇高庄村文化管理员王行武积极向记者提供泉水线索。
4月11日,记者跟随王行武穿过高庄村,来到东玉阳山下。此处山水绕抱,树木参差,环境清幽。踏过引沁济蟒渠,向山上行走约300米,便看到一块约3米高、5米宽的巨石。白鹤泉从巨石旁的石缝之中流出,汇积成洼,洼面水草绿意盎然,洼中蝌蚪嬉戏不停。向下望去,可见一条小河道蜿蜒伸向山下,接入引沁济蟒渠中。
“因为毗邻白鹤泉,高庄村历来山水丰茂、物产丰盛。白鹤泉上方的山水庙修建于明朝,是当时村民为感激自然馈赠而建。”谈及白鹤泉,曾任高庄村党支部书记的郝福经颇为自豪。他告诉记者,听村里的长辈们讲,历史上,白鹤泉水量长年充沛,即使遇到大旱,泉水依然奔涌不断,十里八乡的百姓都来此取水饮用。并且,泉水水质优良,煮开后无垢无沫,甘甜怡口。村里妇女生育,都用此泉水熬煮甜汤补养身子。近些年来,由于工业用水增加,白鹤泉水量明显减少,但泉水依然不断,不紧不慢地流淌下山。
白鹤泉不仅世代滋养着附近百姓,其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据记载,唐朝玉真公主的弟子麻姑在玉阳山修道,每日就在白鹤泉取水饮用。”王行武介绍,唐朝时有一女子名叫侯真定,她自幼崇道,历尽艰辛来到玉阳山,拜平阳洞仙姑玉真公主为师学道。侯真定因每日挑水浇麻,被人称作“麻姑”。
“关于麻姑修道,还有一个神话故事。”70岁的高庄村村民杨才礼说,相传麻姑为了达到修行锻炼的目的,她挑水时用的水桶底部为圆锥状,以使自己挑水时不放桶休息。有一天,麻姑挑水下山,碰到一位过路人,过路人的马因为缺水而奄奄一息。麻姑为了救马,便跪在地上,一手托着尖桶,一手扛着担子,艰难地喂马喝水。当麻姑用泉水喂完马后,过路人摇身一变,成了神仙,告诉麻姑通过了考验,随即宣告她修道成功。
此外,在白鹤泉上方约100米处,还有一座明代建筑——白鹤堂。白鹤堂坐西向东,建于1509年,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白鹤堂为明代单檐歇山顶砖石仿木结构无梁殿建筑,整体建筑古拙朴实,其斗栱、枋、椽等仿木构件的细部做法,均忠实地反映了明代木结构建筑的基本特征,是河南现存较少的一种古建筑形式,对研究中国古建筑的拱券技术、明代仿木结构的砖石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方便快捷的自来水,来白鹤泉取水的人越来越少,但白鹤泉滋养我们的恩情永不能忘。”王行武说,下一步,高庄村计划加强对白鹤泉的维护,宣传好、保护好这口十里八乡村民心中的“母亲泉”。
目前,“找泉爱泉护泉”行动征集活动仍在火热进行中。
线索、方案联系电话:
0391-6603309(济源市水利局)
0391-6635819(济源日报社总编室)
0391-6631811(济源广播电视台总编室)
(济源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武迪 通讯员 王磊)
示范区实现了胸痛救治单元全域覆盖,打通了胸痛救治“起跑一公里”和急救网络“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内胸痛患者搭建起了一条高效、畅通的“生命绿色通道”。
2025-04-30连日来,王屋路升龙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昼夜奋战,以“两班倒”作业模式抢抓工期。
2025-04-304月27日至29日,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以“血脉相连传递温暖”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以热血为纽带,以爱心为桥梁,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大爱精神。
2025-04-30截至2024年,济源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助学善款600余万元,精准帮扶脱贫享受政策户、低保户、重残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3500余人次,用慈善力量筑牢教育公平底线。
2025-04-30为营造文明和谐、安全舒适、有序宜人的旅游环境,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