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是短板,而农村的短板最直观地体现在基础设施等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明确提出“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这一目标任务,为我市进一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指明了方向。
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吹响了新时代济源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冲锋号,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会议指出,要以全域城乡一体为特色,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施策,示范带动、全面提升,全域覆盖、普惠共享,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突出全域特色,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方面率先突破、创造经验。
农村基础设施是决战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支撑。早在10年前,济源就率先在全省实现了镇镇通高速公路、组组通硬化路、村村通广播电视、农村饮水安全和村村通自来水,群众得到了实惠。作为全省唯一的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济源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使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规划引领 分类施策 誓将一张蓝图绘到底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是“第一道工序”。规划引领发展,规划领先一步,发展才能快人一拍。我市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施策。对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和搬迁撤并类等不同类型的村庄,我市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加快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乡村规划,各有侧重、分类推进。
目前,我市村庄布点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各镇总体规划也基本编制完成,每个村的村庄规划正在加快编制,但仍存在“千村一面”等问题。
对此,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各镇(街道)要坚持生态、绿色、宜居理念,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尤其是重点村、亮点村、特色村,必须坚持先规划再实施,既要体现新理念,又要突出地域特色,确保每个村都各具特色、各美其美。
规划重在执行。规划是乡村振兴的“路线图”,也是行动的“时间表”“铁规矩”。规划一经确定,就不得随意调整,也不能半途而废。各相关部门和镇(街道)必须按照规划执行,一茬接着一茬干,将一张蓝图绘到底。
示范带动 全面提升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经过一场春雨的洗礼,王屋镇五里桥村生机盎然,更显春色,令人心旷神怡。曾经,该村是省级贫困村,因道路坑洼不平、人畜杂居、环境脏乱而无人问津;如今,因路平村亮景美而声名远扬,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五里桥村的发展变化得益于该村抢抓建设美丽乡村的政策机遇,率先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该村近年先后实施了污水河道治理、道路工程建设等,将门前的臭水沟改造成了景观河,配套建设了文化大舞台、健身广场、大型停车场、步道游园、垃圾中转站及连体公厕等基础设施,大街小巷平坦整洁,呈现了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景图。
五里桥村的嬗变无疑对其他村发展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这与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坚持示范带动、全面提升”的发展思路一致。今年,我市将抓住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市的机遇,集中打造承留镇花石村、思礼镇三河村、王屋镇愚公村等乡村振兴精品村,加大支持力度、提升标准质量,在此基础上挖掘典型经验、加强宣传推介。通过精品村的典型示范,带动全市农村全面提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全域覆盖 普惠共享 健全基础设施服务网络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是城乡差距的重要体现。虽然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部分村出现水利设施老化严重、道路破损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造提升。另外,农村也需要加快推进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着民生需求,去年,我市投资1240万元,对29个贫困村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让7个镇1.6万人(其中贫困户307户,贫困人口1077人)受益;投资785万元,对6个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改造提升,改善了7959人(其中贫困户共81户280人)的饮水条件;王屋山供水复线工程全部建成,王屋、下冶两镇群众农业生产灌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燃气管网逐步向农村延伸,目前全市有8.5万农户用上了天然气,占全市农户总数的近八成,农村天然气普及率位居全省前列;投资1.38亿元,修建农村公路63公里……随着一项项惠及农村群众的民生工程完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有效改善。
围绕“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的目标任务,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今年,我市将加快推进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全域覆盖,既着力解决“出行难”“饮水难”“灌溉难”等老问题,又注重解决农民“上网难”“农产品销售难”等新问题,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更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市财政将安排10.3亿元资金支持乡村振兴,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倾斜,同时还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探索银政合作模式,把与国开行合作融资的20亿元资金落实到位。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惠及广大农民,好事办好还要久久为功。我们坚信,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将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中会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济源日报记者 王会)
为进一步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向深入,全面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激励全市上下持续打好专项斗争这场硬仗的热情和干劲,增强大家的决心和信心,12月19日上午,我市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闻发布会。
2019-12-30 17:1912月27日上午,青岛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第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议在市公安局召开。
2019-12-30 17:18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要节点,我们党即将迎来百年诞辰关键时刻,习近平在这次最高规格的民主生活会上,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中央政治局同志提出哪些要求?
2019-12-29 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