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化中掬一捧凉水泉泉水
济源网讯(济源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亚楠 赵俊峻/文 李楠/图)3月31日,我市“找泉爱泉护泉”行动公告发出后,坡头镇马场村60多岁的村民张化清立即联系到我们,称他们村村南边有一个凉水泉,打他记事时就已经有了。泉水一年四季不停歇,一股股泉水“突突突”地往外冒,汇集成溪流,一路向东,流过马场村村民的家门。“泉水丰盈,养育了我们马场村和周围几个村子的村民,算得上是我们的‘母亲泉’。”张化清介绍。
4月1日,在马场村党支部书记张化中的带领下,全媒体记者一行来到了马场村,探访凉水泉。
一口清泉养育四方百姓
张化中带着记者顺着马场村村中的一条水泥路一路向西,走到村西头的农田边停了下来。张化中走到路边,指着下方农田的方向让记者看。“看,凉水泉就在那里!”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紧挨着农田,有三个水泥砌起的“小房子”,一根根管道从“小房子”伸出,延伸向远方。最东边的“小房子”周围,有几股清泉涌出,静静地流向东边的竹园沟河。这里植被茂盛,一旁桃花竞相绽放,临近不远的农田里,麦苗长势喜人。
“凉水泉水量很大,竹园沟河里的水就是从凉水泉流出来的。”张化中介绍,以前的凉水泉裸露在外,一股股清泉不断往外涌出,每次来这里打水,远远就能听见流水声。那时候,除了马场村,周围的蒋庄等村庄的村民都来这里拉水。
“尤其遇上大旱天,其他河流的水都枯了,只有我们马场村的凉水泉还在往外冒水,水量丝毫不受影响。”张化中指着泉边的小河告诉记者,这条从凉水泉流出的河流也从未枯竭。那时候十里八村的人们都来凉水泉打水,人多的时候,泉边熙熙攘攘都是打水的人,远远地看着像在赶会。
正是有了凉水泉,马场村的村民从来没有为吃水担忧过。“即便到了旱季,我们也不担心,周围村子都不敢种玉米,觉得种了也没水浇,但我们仍然种,种出的玉米还个大。”张化中自豪地说。
2009年,为了方便村民用水,马场村在凉水泉上安装了水泵,将清泉通过管道直接送入村民家中。之后蒋庄村也在此安装了两个水泵,供该村村民用水。随后,村民砌了三座“小房子”,凉水泉也被遮了起来,只有水泵旁边,有几小股清泉流出。
冬暖夏凉 古泉成村民心中的“母亲泉”
如今,随着我市农村饮水工程的实施,马场村及周边村子的村民吃上了自来水,除了蒋庄村的水泵仍在抽水供应村中的农田、牲畜用水,很少再有人饮用凉水泉的泉水。但即便如此,马场村村民对凉水泉仍然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听别人说,在凉水泉附近,还有两口泉水,分别处于凉水泉的西南和西北,三口泉成一个倒三角,但是其他两口泉水都是在大山沟里,周围道路不平,想要去那里打水得费好大工夫,只有凉水泉地理位置最优越——在村边的农田旁,村民不用翻山越岭,就能取到甘甜的泉水。”80岁村民张秀英笑着说,凉水泉泉水冬暖夏凉,以前每到了天冷的时候,泉眼上会升起白色的热气;到了夏天,水又变得很清凉。“我们年轻的时候,冬天常用泉水洗衣服,丝毫不觉得冷。”
“她就是我们的‘母亲泉’,我们村的人都是喝它的水长大。”张化中弯腰从水泵旁涌出的泉水潭中拘出一捧水,喝了两口,擦了擦嘴。“没有它,我们马场村村民的生活可能是另一种样子。”
凉水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马场村村民很少有人能讲清楚,只知道当年王莽撵刘秀时,慌忙逃跑的刘秀曾路过马场村在此歇脚、养马。“我们马场村村名就由此得来。传闻那时候,刘秀就曾在凉水泉饮水。”张化中说。
目前,“找泉爱泉护泉”行动征集活动仍在火热进行中。
线索、方案联系电话:
0391-6603309(济源市水利局)
0391-6635819(济源日报社总编室)
0391-6631811(济源广播电视台总编室)
示范区实现了胸痛救治单元全域覆盖,打通了胸痛救治“起跑一公里”和急救网络“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内胸痛患者搭建起了一条高效、畅通的“生命绿色通道”。
2025-04-30连日来,王屋路升龙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昼夜奋战,以“两班倒”作业模式抢抓工期。
2025-04-304月27日至29日,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以“血脉相连传递温暖”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以热血为纽带,以爱心为桥梁,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大爱精神。
2025-04-30截至2024年,济源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助学善款600余万元,精准帮扶脱贫享受政策户、低保户、重残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3500余人次,用慈善力量筑牢教育公平底线。
2025-04-30为营造文明和谐、安全舒适、有序宜人的旅游环境,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