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网讯(济源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武迪)济源市“找泉爱泉护泉”行动公告3月31日发布后,迅速引发我市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烈响应,不少热心市民、网友拨打本报热线或通过本报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提供建议、线索。
“作为济水之源,济源泉水资源丰富,涓涓泉水滋养了世世代代的济源人,每一眼泉的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如何让济源的泉水文化更加立体、鲜明、深入人心?这就需要深入挖掘每一眼泉蕴藏的故事,丰富每一眼泉的文化内涵。”市级老领导王宗吉建议,应进一步挖掘、整理和丰富济源泉水的人文思想,体现每一眼泉所应有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和时代印记,借助诗歌、绘画等形式,创作一批反映“济源泉水”的文化作品,展示济源泉水文化的昨天和今天,唤起济源人的“泉水乡愁”,以“泉水文化”推动形成文化引领经济、经济支撑文化、文化经济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市民郑先生建议:“蟒河口水库的水被发电站利用后,应再排到蟒河中。”蟒河口水库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小型水力发电站,蟒河口水库的水被发电站利用后直接排到了引沁济蟒渠,并没有流入市区。郑先生认为,应将发电站利用过的水排入蟒河。如此一来,市区的地下水资源会更加丰富,市区内泉水的水量也会更加充足。
“轵城镇曹凹村东有一眼马刨泉,现在有泉水,水量不大……”“坡头镇马场村有一眼梁水泉,一年四季有泉水……”市民赵世平、张化清先后致电济源日报社提供“找泉”线索。
网友“快乐鸟”说:“西水屯居委会愚公路附近,埋着一眼不知名的泉。那眼泉曾用砖垒起,附近村民都叫它洋井。它从我记事起就有,常年流水,不知存在了多少年。泉水冬暖夏凉、水质甘甜,夏天还有许多马虾。它是村民的洗衣房,也是浇菜地的水源。村民干活渴了,还是大家的饮用水。后来,修愚公路时,施工队把这眼泉填埋了。我常想,当时为什么不把它圈护起来呢?”
除了给出“爱泉护泉”的建议,不少热心网友还积极提供“找泉”线索。
网友“李国强”称,大峪镇草沟村的凉水泉有数百年历史,泉水清凉甘甜,从未间断,养育着一方百姓。
网友“学生西贝”向本报透露,北海街道李庄居委会有个泉水集中地,被称为万泉寨,目前仍有遗址保留。
网友“朋友的朋友”说:“轵城镇柏林村长春观前,有一处水源,小时候在那上学,人们称其为翻泉。去年去看时,那里仍在出水,但不知其是否为泉水。”
网友“阳光”介绍,承留镇承留村向南有一眼泉,常年有水,人们称之为龙王泉。
目前,“找泉爱泉护泉”行动征集活动仍在火热进行中。
线索、方案联系电话:
0391-6603309(济源市水利局)
0391-6635819(济源日报社总编室)
0391-6631811(济源广播电视台总编室)
(原标题:泉泉奔涌 拳拳我心 “找泉爱泉护泉”行动迅速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示范区实现了胸痛救治单元全域覆盖,打通了胸痛救治“起跑一公里”和急救网络“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内胸痛患者搭建起了一条高效、畅通的“生命绿色通道”。
2025-04-30连日来,王屋路升龙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昼夜奋战,以“两班倒”作业模式抢抓工期。
2025-04-304月27日至29日,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以“血脉相连传递温暖”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以热血为纽带,以爱心为桥梁,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大爱精神。
2025-04-30截至2024年,济源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助学善款600余万元,精准帮扶脱贫享受政策户、低保户、重残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3500余人次,用慈善力量筑牢教育公平底线。
2025-04-30为营造文明和谐、安全舒适、有序宜人的旅游环境,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2025-04-30